• SYB教学案例25:小粽叶带动大就业

    教学案例 2024-08-28
    “谁人不说家乡好!在家创业有搞头,能和乡亲们一起抱团把产业做大做强。”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古龙村粽叶加工厂的老板甘脆如是说。2007年,在广东打工的甘脆,一次不经意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广州有粽叶、荷叶的专卖店,想到自己的家乡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粽叶、荷叶。随即他便开始做市场调查,然后决定回家创业。从此他便与小小的粽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39岁的他,从事粽叶、荷叶种植加工,带动祥贝乡的村民就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用坚持与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家乡振兴献力。回想创业初期,甘脆说他没少受打击。在发动亲戚朋友种植粽叶后,由于对粽叶技术指标不熟悉,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全部被退回到厂里。由于销售受阻,很多人不愿意跟着他种植粽叶,眼看着没有货源,又卖不出去,他多次前往广州、南宁等地学习别人做法和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甘脆多次尝试后,他终于掌握粽叶种植加工技术,所生产出来的粽叶更长、更宽,深受市场欢迎。眼看着刚开始跟他种植粽叶的10户群众都挣到了钱,村里其他群众也纷纷主动上门,要求种植粽叶,并请求他做技术指导。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解决货源之后,狭窄的加工场地又成为他的“拦路虎”。要扩大厂房、增加工人,资金问题让他一筹莫展。正当他疑惑之际,祥贝乡政府社保所干部主动找到他,跟他介绍广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甘脆立即申请并顺利获批,创业担保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甘脆正在扩大厂房。粽叶工厂吸纳了30多名工人在家门口上班,其中脱贫户有12名。为了扩大货源,甘脆免费给农户提供种子,并且保证收成时包收购,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已有将近300户农户种植粽叶。全村粽叶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其中有一户脱贫户,在甘脆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施肥、浇灌等精心照料,一亩地的收成达八千多块钱。“只要敢闯敢试,在家创业一样可以成功!我还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在家就能创业!”说起产业未来发展,甘脆信心满满。在甘脆回乡创业带动下,小小粽叶已成为全村就业的“致富叶”,“小”粽叶带动“大”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文章来源:就业创业故事丨甘脆:小粽叶带动大就业
  • SYB教学案例24:绿野筑梦照亮乡村振兴路

    教学案例 2024-08-28
    在桂林市灌阳县这片翠绿环抱的沃土上,一段关于归乡创业、绿色富民的传奇悄然上演。故事的主角,高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协灌阳县第十届委员文晓进,以非凡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为乡村振兴绘制了一幅生动的画卷。2008年,文晓进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对农业潜力的远见,踏上了归途。城市的繁华虽令人留恋,但灌阳那片青山绿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山苍子这一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始终在他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山苍子,最不起眼的野生植物,在文晓进眼中却闪烁着光芒,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与工业潜力,为他的创业之路带来了希望。在外打拼两年后,文晓进经过深思熟虑与市场调研,毅然放弃城市的舒适,选择回乡创业,投身于山苍子产业中。这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追求,更是对家乡经济振兴的深情承诺。面对创业路上的重重困难,如资金短缺、技术壁垒、市场认知度低等,文晓进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深入田间,与农民并肩作战,共同探索种植技术;他积极寻求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他亲自上阵,推广山苍子产品,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大山的瑰宝。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2018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文晓进终于在灌阳县黄关镇龙吟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山苍子种植基地,首开广西人工规模栽培山苍子先河。紧接着,他又在灌阳镇大仁村建立了100余亩的示范基地,并成立了高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黄关镇龙吟村狮子涧建立了一个山苍子油加工厂,年加工山苍子油在100吨以上,是目前广西最大的山苍子油加工企业。          文晓进深知,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基地+村委会(党支部)+农户+订单”模式,公司与3个脱贫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为120多户村民提供近6万株的山苍子种苗。自2020年以来,文晓进在全县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开展山苍子技术培训班9期,培训农户760人次。他还积极参与全县“光彩事业”,支持配合县新联会、爱心帮扶协会开展公益活动,总共捐助善款11.8万元,并不定期与结对村开展群众文化联谊活动,积极推动文明乡村和村企共建。在公司带动下,全县发展种植山苍子3万余亩,涵盖5个乡镇3000多户农户,公司从种苗提供到种植技术指导再到果实收购,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为群众增收提供了保障,实现农民增收。2021年,专家团队对文晓进的山苍子种植项目进行现场测定,结果令人振奋:最优高产株单株产果量高达12.54公斤,亩产值可达万元。这一数据不仅验证了文晓进的选择与努力,更让山苍子成为了推动灌阳经济发展的“金果果”。此外,文晓进还凭借“小小山苍子,振兴金果果”项目,在广西农民工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灌阳县绿色发展模式的肯定。文晓进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创业者的典范。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个人梦想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未来,文晓进将继续带领高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灌阳的绿水青山增添更多光彩与活力。文章来源:就业创业故事丨文晓进:绿野筑梦照亮乡村振兴路
  • SYB教学案例23:从开货车到物流创业的故事

    教学案例 2024-08-28
    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这句话在创业中也同样作数。她叫杨梅,一个勇于拥抱变化,敢于抓住机遇的物流女老板。她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何为“勇敢追梦”,从工厂流水线女工到开着9米6大卡车的女司机,再到如今壹米滴答常熟欣铭营业部的负责人,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1 从工厂女工到货车司机,开启创业征程十几年前,杨梅还是工厂里的普通女工,因不满足于流水线式的平淡工作,她决定出去看看。于是,她开起了货车,跑起了常熟到上海的线路,面对未知的挑战,她只有一句话:“我不怕累,我想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正是这份勇气和坚持,让她迅速成长,挣到了第一桶金。在跑货车的过程中,她又接触到快运,“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我们当地又有特色的产业作为支撑,我觉得这个事可以干。”在多方考察下,杨梅决定加盟壹米滴答,做起了快运,这种在旁人看来是有点折腾的行为,在杨梅看来,不过是因为看到了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已。“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杨梅笑着说道。“物流行业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从我们一开始简单的运货跑车就能挣到钱,到慢慢的,大家的时效和服务都在提升,我也只是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走。”在创业路上,敢于突破的勇气是会换来运气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强大的学习能力,加上时代的推波助澜,很快,杨梅就从什么都不懂的快运小白,做到了营收百万的快运老板。2 30秒报价, 1分钟给单号, 好服务赢得客户杨梅深知,优质的服务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关键。“快速回应、妥善解决”是杨梅对客服团队的基本要求。“我们营业部很多是电商客户,针对电商客户,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做到30秒报价,1分钟给单号,服务好客户就是我们网点的宗旨。”杨梅说道。杨梅带领客服团队针对每位客户都建立“VIP发货群”,在她的带领下,网点客服团队始终保持着秒回客户信息的习惯,并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电商件非常注重时效,为了严格保障客户的时效需求,杨梅带领营业部采取了一系列高效措施。“我们当天及时提货,保证客户的货物当天及时发走,第二天一早,客服及时进行跟单,细致地将前一天发出的所有货物单号逐一复制至系统中,进行核查,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与分拨中心沟通处理,确保问题得到迅速且妥善的处理。”在服务过程中,杨梅团队通过壹米滴答系统无缝对接、应用电子面单等数智技术,实现客户便捷、高效发货,货物在途信息也一目了然。苏南省区常熟片区网销经理表示:“杨总平时很低调,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这几年,常熟欣铭营业部几乎没有一例投诉,服务排名每次都是名列前茅,做得非常好。”正是这种及时、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常熟欣铭营业部80%的业务量来源于老客户,其中还包含从小企业变为大公司的忠实客户。3  开拓新兴市场,顺势而上在杨梅看来,开发客户,第一就是稳定客户,做事情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长远。她表示:“为客户处理好急事,在关键事情上靠谱,尤为重要。每个客户,一年中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两次特别急的时候。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都会安排专车、专人跟进,直至客户签收。”眼下一些工厂生产节奏放缓,出货量减少,有人觉得淡季就是这样。但对于杨梅来说,现在正是旺季,她表示淡与不淡,只是相对而言,这两个月货量不少反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梅新开发了学校隔音棉客户。七八月份的暑期正是学校装修的旺季,因此成就了我们的高峰销售。除此之外,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为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杨梅敏锐地洞察到了新行业的潜力,并成功开发了某知名国产上市新能源汽车品牌成为客户,目前该客户每月的发货量稳定在十吨左右。对于未来,杨梅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她计划继续扩大自己的快运业务,开发更多类型客户,同时也会继续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她相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才能让事业更上一层楼。杨梅这样的创业故事,在壹米滴答还有很多,他们借力平台优势,立足服务,深耕市场,不断做大事业,实现梦想。文章来源:美女老板,从开货车到物流创业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2:“95后”东北姑娘在崇明的创业故事

    教学案例 2024-08-27
    2024年7月,崇明首家以“米”为主题的米食体验店——“米境”正式开业。大米咖啡、大米冰激凌、精酿拿铁、新村特调……新村乡大米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大家眼前一亮。除了口味独特的咖啡,也有不少网友被长相甜美的店铺主理人“圈粉”。这位“95后”的小姐姐叫张歆睿,是一位扎根崇明的外来“创客”。她为何会来到崇明?又为何选择在崇明创业呢?今天,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对崇明“一见钟情”轻盈柔和、温婉细腻,张歆睿看上去像是一位江南女子,但她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家乡在辽宁抚顺。2019年从澳洲留学归来后,张歆睿在上海市区从事酒店管理咨询类工作,在一次团建活动中,她第一次来到了崇明,“第一次来我就爱上了这里,崇明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很质朴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歆睿毫不掩饰自己对崇明的喜爱,“当时来的时候还是住在农家乐,但我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做一些高端民宿,所以我想在这里试一试。”说干就干,张歆睿辞掉了市区的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创办了一家酒店管理咨询公司,接到的崇明第一单,就是现在位于港西镇的“村上”民宿。之后,新村乡向她的团队抛出了橄榄枝,于是就有了一座四合院式的民宿——稻香花舍。水稻种植是新村乡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在“稻香花舍”里,从装修风格到细节设计,稻米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生态田园气息,深受岛内外游客的喜爱。大米+咖啡成功“出圈”有了“稻香花舍”的成功案例,新村乡在做大米宣发、推广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了张歆睿团队。在一次“头脑风暴”中,张歆睿想到自己在海外留学时打工的咖啡店会用各类食材和咖啡做混搭,推出新品。于是,她提出可以用大米作为基底,咖啡作为主打,研发各类大米饮品,这让米食体验店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轮廓。从店内装修、产品研发,到细节设计,张歆睿都亲力亲为。虽然有几年咖啡店工作经验,但要正儿八经地经营一家店,还是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于是,张歆睿自掏腰包让团队成员参加培训,考取咖啡师证书。“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研发出好喝的产品。咖啡和大米的比例究竟是多少才好喝?我们团队前前后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研发产品上。”          “刚开业的时候有些忐忑,因为崇明的咖啡店已经很多了,但是,大米+咖啡的全新尝试还是‘出圈’了。”张歆睿告诉记者,在“米境”,咖啡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注重“顾客友好”,甚至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做“个性化”定制。此外,崇明特色的炒米、米缸咖啡杯、以新村乡围垦年代“1968”命名的产品……这些小细节也让“米境”更有温度和情怀。        开拓创新永不止步“对于我们来说,米境只是个开始,在做好自己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往外看、往远看……”张歆睿说,自己还很年轻,整个团队都充满着拼劲,崇明也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空间,未来她想带着新村大米走出去,也希望能把更多的优秀文旅资源引进来。对于张歆睿团队而言,“米境”的开业就像是为他们向外开拓新阵地打开了一扇门,团队将努力用一杯咖啡的载体、“一粒米”的故事带火更多新村元素。“我们后续可能会在市区扩店,已经在洽谈中了。”产业转型、研学基地、农事体验、乡村哲学……关于崇明,张歆睿的脑海里还有很多规划和梦想,这些都等着她和团队继续探索深耕。“当初来崇明创业的时候,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待这么久,留这么长的时间,现在看来应该是离不开这里了。”张歆睿说。文章来源:“95后”东北姑娘在崇明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