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创(直播版)教学案例27:直播带货售兰花,闯出花香致富路

    教学案例 2024-12-10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我是你们的主播小褚,很高兴又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一起分享兰花之美。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颗莲瓣......”褚车龙,1990年11月出生,中专学历,扎局村党支部副书记,34岁的他凭着种植兰花的本领抓住了网络直播带货机遇,既富了自己的口袋,又带动扎局村30户村民通过种植兰花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打通了一条当下适合自身、适合扎局村的增收渠道。出生农村的褚车龙,从未停止过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家中经济情况,在创业这条满是荆棘的路上,他敢于“吃螃蟹”、也敢于接受失败。2017年他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种植魔芋,但由于缺乏管护经验、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最后血本无归。这对于当时没有稳定收入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他却并没有就此放弃创业的想法,在机缘巧合下,他了解到兰花市场行情走势,发现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父亲酷爱兰花,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己对兰花也有一点研究,各种想法交织下,就萌生了自己种植兰花的念头,于是,2018年,他又开启了他新的创业之路——有花香的直播之路。加强学习他意识到,乡村乡土的潜在价值有待充分开发,兰花市场销售份额虽在增加,但要想成功,凭自己现有的这点知识储备肯定不够。于是,在工作之余,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以及抓住外出机会与其他兰花种植商交流等各种方式,不断学习规模种植兰花的知识,自己动手搭建兰花种植专用棚,开启了扎局村规模种植兰花的先河。顺势而为一开始,他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自己到市场上售卖和客户主动上门购买,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客户都无法上门看货,兰花销售遇阻,恰逢快手、抖音平台兴起,客源大幅减少,他萌生了网络直播卖兰花的念头。有闲暇时间就直播,直播时会重点讲解兰花科普和养护知识,产品主推性价比较高的兰花,让更多的喜欢兰花的人对兰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真诚不做作、全面有内涵,紧抓网络直播快车,直播间关注度越来越高,销售额也越来越好。当问到他对自己的创业历程有什么心得时,褚车龙认为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分享。一方面是面对问题,敢不敢迎难而上。自己种植魔芋“一败涂地”,刚直播卖兰花时“万事不顺”,但他没有放弃“开始”。没有直播经验、没有电商团队、兰花花房达不到标准损失了将近10多万元,但他没有放弃“坚持”。面对这些困难,如果褚车龙放弃了、气馁了,而不是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其中,这次创业肯定也会失败。另一方面是没有先例,敢不敢探索经验。面对直播间“无人”的情况,他凭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认真总结、复盘、学习、借鉴,花了几周时间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买不起和难养活。症结找到了,他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改变,在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发布一些关于兰花的视频来吸引“粉丝”,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直播给“粉丝”们解答。在吸引“粉丝”的同时,他也认识了很多“同行”,大家交流互鉴中学习到了更多兰花知识,在“网友”的帮助下他修缮了自己的花房,让兰花更好生长。如果褚车龙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不是积极探索,这次创业肯定也会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褚车龙的付出慢慢有了收获,借助网络平台客源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在他的客源分布到了迪庆、大理、保山、四川、昆明等多地。兰花的种植和售卖渠道有了保障后,褚车龙每年通过平台直播带货收益可达6万元左右。村民看到褚车龙通过直播卖兰花后日子越过越好,于是纷纷向他取经,对此他倾囊相授,积极与村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兰花经济。很多村民因为第一次接触网络直播而手足无措,于是,褚车龙毫无保留,教他们什么是直播、帮助他们注册账号、教他们直播话术和注意事项,看到他的无私、热心,村民们大受鼓舞、用心学习,同时,他也收购本村的兰花通过直播售卖。在褚车龙的帮助下,扎局村的兰花产业逐渐走向正规、走进网络,不仅兰花的销量大幅提升,村民们的收入也明显增加。褚车龙说:“通过种植兰花,我盖了新房、买了新车,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也希望带动更多的村民依靠自己的努力致富、依靠产业致富,更希望通过网络直播,能让当地的农特产品、人文风貌等宝贵资源被更多人看到,为乡村振兴、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源:【青年创业】褚车龙:直播带货售兰花,闯出花香致富路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30:小电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教学案例 2024-11-25
    孟莉,1992年2月出生,现任东流镇红叶村后备力量。在东流镇红叶村工作以来,孟莉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用“短视频+电商”直播的方式,让农产品和红叶美景“走出去”,吸引周边的游客走进来,带动了农家乐、旅游业的稳步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电商助农拓新渠,青春赋能新征程2022年2月,她怀揣着梦想回到了东流镇红叶村,成为一名后备力量。她满怀激情,“当我踏入这片美丽的乡村,我很想要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积极响应红叶村驻村工作队的号召,投身于红叶村驻村工作队运用省委组织部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建设的红叶电商直播间。“未来农村电商大有可为,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我希望搭乘电子商务这趟列车,撸起袖子加油干”,孟莉说道。她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电商知识,从平台的搭建到运营策略的制定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参加线上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与业界专家交流,逐渐掌握了电商平台的运营要领,为后续的带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色农产溯之源,村民共绘繁荣景“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红叶村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菊江牌’虾稻米,看看这虾稻米,颗粒饱满。它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种植方式……”她运用红叶村电商平台,与稻虾种植大户联合开展线上直播,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真正让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同时,她积极与村民建立联系,了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帮助他们将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她高兴地说道:“如今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我希望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直播电商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激活了农村就业市场,为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众多原本可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得以留在家乡,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村民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累计红叶村优质稻虾米销售额110万元,沐阳家庭农村西瓜、瓜苗销售额30万,巨丰葡萄销售额5万元,带动30多户脱贫户增收。文化润色乡村韵,乡村振兴展新篇红叶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特色农产品,更在于深厚的红叶乡村文化。因此,在电商的浪潮中,她不仅是特色农产品的推广者,更是红叶乡村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展现红叶村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走进红叶村。她表示,“这种文化的传播与产业的融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商平台的内涵,使其不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成为了一个展示乡村魅力、传递乡村文化的窗口”。她还担任红叶村讲解员,为前来调研的领导介绍农机大院、小龙虾交易市场、稻虾养殖基地等情况,讲解红叶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孟莉坚定地表示:“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电商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以更专业的姿态助力家乡的电商发展,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电商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乡村振兴长路漫漫,孟莉将矢志不渝,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为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源:【青年创业故事②】孟莉:小电商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29:陈洪祥:抓住电商“鸡”遇,勇闯产业致富路

    教学案例 2024-11-19
    陈洪祥,出生于1988年,现任杭州达人小皇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4级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学员。曾获浙江省土特产直播带货比武活动一等奖、杭州市“村播成长计划”一等奖等荣誉。创业启航,多元发展奠基石2006年,陈洪祥来到杭州求学,同步开始了他的创业旅程。多年来,陈洪祥的创业步伐从未停止,从创建大学生创业电商平台转向创立达人文化传媒公司,再到涉足旅游、餐饮、体育等多元行业,他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运营策略取得了颇丰的成绩,也积累了优质项目和团队资源。2021年,他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开展调研、挖掘商机潜力,最终决定启动“小皇鸡”助农项目,致力于创新发展当地农业产业,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品牌引领,土鸡产业促振兴陈洪祥将“小皇鸡”品牌定位为高品质、健康、美味的国鸡品牌,目标是让中华土鸡的独特风味走进千家万户。因此,他选择优质黄羽鸡,依托独有的育种技术,采用现代化生态养殖模式,提升鸡肉谷氨酸钠含量,增加肉质香味和口感,实现高标准反向定制。陈洪祥还创新开发盐焗鸡、柠檬酸辣脱骨凤爪等衍生产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养殖基地进行直播带货,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品牌知名度。2023年,“小皇鸡”品牌产品全渠道销售额总计破亿元,盐焗鸡新上市即全网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脱骨凤爪单场直播销量超2000万元,位列多个渠道类目销量第一,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数千个就业岗位。情系三农,共绘蓝图助发展在创业征程中,陈洪祥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坚持公益助学,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儿童,组织捐赠善款及物资上百万元,体现了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与山区困难农户建立合作,通过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三产融合等举措,合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带动数百户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陈洪祥成为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并担任班长,他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与业界导师及学员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农产品健康、绿色发展。展望未来,陈洪祥将继续秉持初心与使命,发挥主体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帮助更多农民创新思维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致富能力,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实现强农梦。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28:电商“达人”蒋德凡的返乡创业路

    教学案例 2024-11-19
    他饱含乡土情怀,以满腔的创业激情毅然返乡创业;他敢想敢做,短短四年就在电商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他致富不忘乡邻,充分发挥全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就是90后电商小伙蒋德凡,在自己的家乡书写着不平凡的返乡创业故事。——题记初冬的滇西小城——龙陵,天空中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冬雨,水汽氤氲,云雾缭绕,山色依旧葱茏,只是天气渐渐有些冷了。连日来,蒋德凡奔波在各个石斛花卉种植基地,查看石斛花卉的长势。看着地墒上各种各样的石斛花卉长得郁郁葱葱,蒋德凡情不自禁拿出手机录了一段小视频发在朋友圈上:“几个月不来看了,还是长得快呢!溜溜溜!!”再过几个月,又将进入新一年的石斛花卉销售旺季。蒋德凡准备趁这段时间好好备下货源,把更多的石斛花卉销往全国各地。“石斛花卉销售分淡季和旺季,这段时间属于淡季,但我们的主播也很忙,每天的销售单量达到1000多单,成交金额达3万元。”蒋德凡介绍道,但是到了销售旺季,单日最高可达到4000多单,每日成交金额可达15余万元。蒋德凡与电商结缘得从2014年说起。那时年仅18岁的他职校肄业,北上武汉开启了打工之路,在一家公司做中介。2018年,因公司业务需要,蒋德凡接触了电商运营,两年时间内,他带领的团队便在区域电商市场上业绩突出。随后,疫情汹涌爆发,在父母的劝说下,夫妻二人回到老家发展。蒋德凡看着父母种植的石斛花卉,小两口结合自己的经验,尝试着做起了石斛花卉的电商销售。“一开始,我们也是摸索着做,我做前台主播,妻子负责后台运营。人们常说‘上阵父子兵’,我家是‘上阵小夫妻’。”蒋德凡说道,“几盆、几十盆、几百盆、几千盆……数十元、数百元、数千元、数万元……那些石斛花卉渐渐被我们卖了出去。在疫情各行各业都很难维持下去的时候,我和妻子蹚出了一条电商路,两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劲十足,2021年底结算时,我们都大吃一惊,电商销售额竟达到了500万元。”随着销售量逐渐增大,石斛花卉的来源成了蒋德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他一边发动周边群众栽种石斛花卉发展庭院经济,一边外出龙山镇、龙江乡等地与石斛花卉种植户达成合作协议。石斛花卉种植户段应强在龙山镇河头村栽种着5亩多石斛花,他高兴地说:“以前栽种出来的石斛花卉还等着找销路,现在好了,蒋德凡不仅来到花卉基地指导,还与我们达成协议,我们负责种植,他负责销售,非常省心。现在我家每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我打算再扩种上3亩。”如今,蒋德凡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前台主播转为了联系外业,他的妻子王红艳稳稳接过“接力棒”,并同时招聘、培训了几名主播一起向着电商“发力”。“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新进来的哥哥姐姐们没有点关注的,可以点点关注。主播是来自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我们这边盛产的石斛花不仅可以赏,还可以吃……”每天上午九点,平达乡石斛花卉直播基地便热闹起来。主播王红艳与6位同事准时开播,大家轮流上阵,直到深夜两点。主播白雪高兴地说:“来到这儿后,每月的直播销售不错,月工资没有低过8000元,最高时能达到30000元。”2023年蒋德凡成立了公司,当年的电商营业额突破了1500万元。除了主播外,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公司务工。电商团队共有50余人分别从事主播、客服、仓管、财务、采购等工作,拥有2个仓库和5个花卉种植基地。杨春开就是其中一个,她家离公司石斛基地步行仅需10分钟左右,从蒋德凡的基地建立以来,66岁的她每天都到基地上班。她一边熟练地给石斛花卉打包,一边满意地说:“我的这份年纪外出打工不现实了,家里也走不开。在基地上打包,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我觉得不错了。”后来,身边的人看着蒋德凡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少人也跟着直播卖起了石斛花卉,但售卖价格参差不齐。蒋德凡意识到这样对产业发展不利,便在龙陵县乡村电商直播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上把自己积累的电商经验分享给他们。他表示,零散销售难以形成品牌影响力,很难把产品卖出好价格。因此,蒋德凡动员身边直播带货的人员抱团取暖,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占有量,实现可持续性共赢。51岁的蒋贵连便是这一策略的受益者。原本赋闲在家的蒋贵连,目睹了电商直播带来的可观收入,2021年投身这一新潮流,尝试电商销售。然而起初的单打独斗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后来通过参与培训和资源整合,蒋贵连与同行们携手共进,电商之路逐渐步入正轨。如今,蒋贵连的石斛花直播销售不仅让他盖起了新房,还购置了新车。如今,蒋德凡的公司除了在基地直播石斛花卉外,公司的直播小分队还将直播搬到了平达的“花桥晚市”。龙陵本地的石斛鲜条、石斛干花、松茯苓、姬松茸、茶叶、核桃等土特产品被纷纷销往了全国各地。“我们来到‘花桥晚市’开直播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月了,单日销售额最高达到20多万元,成交金额累计已达400多万元,将近有6万多单,能帮老百姓卖出去东西,他们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直播小分队负责人赵德钦说。蒋德凡还向记者感慨,从最初的零散销售、恶性竞争,每月仅售出10多万元,到现在每月稳定超过100万元,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他说:“过去是客户挑剔选择,现在则是我们推荐什么品种,客户就购买什么,消费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现在,蒋德凡的公司推行“基地+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公司成立之初规划两年内有望向社会提供200个至5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带动用工200多人。蒋德凡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又跑了一趟省城,公司在昆明建成的集销售、批发为一体的“当口”已经运营了半个多月,主要打开线下批发、销售渠道,扩大龙陵石斛及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客户的体验感。“现在‘当口’运营正常,每天批发石斛花卉500多盆,20多种农特产品纷纷销往全国各地。”蒋德凡说,公司还准备在县城附近的横山村建设一个集直播、组培、种苗研发、石斛花卉种植、石斛花期调控大棚等为主的石斛花卉全产业链基地,同时致力于研发属于龙陵的品种,争取市场定价权,并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我会不忘初心,在正是干事的年纪好好闯一闯,希望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希望龙陵的更多土特产品能走出去,希望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青年力量!”面向未来,蒋德凡充满信心而又坚定地说道。来源:1500万元!电商“达人”蒋德凡的返乡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