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27:连剑浩-90后农村电商创业者的创业故事

    教学案例 2024-11-18
    连剑浩,一名90后的农村电商创业者,返乡做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把家乡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连剑浩一开始做电商的目的。跟连剑浩拍档一样,他们都放弃了月入过万的月薪,一开始他们什么都不懂,两个人两部手机,拍一些美食的视频,很艰辛,没有收入,又要上山,又要下田,又要种菜,又要养鸭、养鸡,都是咬着牙过来,顶着很大的压力,受到很多质疑。拍了大概大半年之后,累积了有一定的粉丝量,他们就直播带货,卖五指毛桃、竹笋干、菜干、萝卜干。“第一天应该是卖了1650元左右吧”,他们看到了希望。直播是非常困难的,一开始直播间只有三四十人,四五十人,连剑浩就不停地去反思问题,为什么人家大直播间能做到一两万甚至几万十万人在线。他们去学人家大主播,去备课,用福利品去引流,福利品、承接品,然后到利润品。目前农村电商是比较激烈的,分钟即赛马,如果你这一分钟做的不好,可能下一分钟就没有流量了。怎么把买货客人留在他们直播间,一直控到千人在线,如果不懂的话可能做个三五个月也是十个人在线,卖不出去货。他们到村里面去收集农副产品,一条村的村民排着队一样,把他们家所有的农副产品就拿出来。他们都不会压价的,因为农民辛苦。收回来之后用人工去筛选,挑好的,保证质量,做到抖音满分五分,口碑分满分,服务分满分。他们做了几年,有很多回购,都知道了广宁的产品是很好的。笋是季节性的产品,市面上缺货的时候它整个笋价都会上升,笋农就会增收。之前没有电商之前,笋价不高,五毛到一块钱一斤,经过电商发展,到处都缺货,现在基本五块到七块,甚至有时候十块。如果种一亩有几千斤,十亩几万斤,五块钱一斤的话也有几十万的收入。一个笋农几十万一年也是很好的。连剑浩这个电商的品牌叫广宁浩鹏,现在公司有31个人,主播也有7个,连剑浩自己培训,教运营怎么去排品投流,然后怎么去搭建直播间,怎么去卖货,逐步形成一个生产链,每天直播场次六七场,一年的话也有1500多万的销售额。做到一定的量之后,可能会遇到瓶颈了,想方设法扩大连剑浩自己的团队,逐步形成连剑浩自己的一个体系。除了做农副产品之外做滋补品、海产,今年增加了衣服、茶叶。连剑浩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整合供应链,通过整合,输送给外面的达人一起带货,他们有一定的流量,可以把连剑浩们家乡的产品卖的更多,联农带农,达到农户增收的目的。经验怎么说呢,都是走出来的。连剑浩总想着一句话,为什么人家能成功,我自己不能成功,既然想到了就一定要去做,连剑浩是执行力很强的,连剑浩可能现在想着马上去做,晚上想着连剑浩可能睡不着,明天一定要做。行动是大于一切的,你迈出一步之后,知道下一步怎么去做,一步一步走过来,这个就是经验了。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在奋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更多元的劳动形态彰显劳动价值,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来源:劳动者的奋斗故事|连剑浩:90后农村电商创业者的创业故事
  • SYB教学案例28: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教学案例 2024-08-29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7: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

    教学案例 2024-08-29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说,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6:姐弟创业做皇家烤肉日销两头猪

    教学案例 2024-08-29
    “先尝后买,不尝给钱也不卖。”济南薛家姐弟对自己家的烤肉工艺可以说十分自信,据传这门皇家烤肉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兴于清末。皇家烤肉曾是济南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进贡朝廷的地方名吃,被慈禧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皇家烤肉顿时在济南章丘兴起。薛家姐弟对烤肉工艺不断改良提升,每天能够烤出两头猪。弟弟薛龙嘉说为了保证质量不卖陈肉一天最多是两头猪的量,烧烤的整猪重量在50斤左右,外酥里嫩加上配料后爽口滑溜,完全没有了油腻的感觉。做好的烤肉45元每斤,从早上开张到晚上收摊姐姐薛龙艳负责营销,弟弟薛龙嘉负责切肉秤肉,这一天下来几乎是没机会好好吃早饭和午饭,只有过了晚九点晚饭时方静下心吃点。不过吃过了晚饭又是备料烤肉时。薛龙嘉说自己现在也不想把店面做的有多大,现在就想把烤肉质量和服务提高再提高,让人们提起烤肉首先想到是自己做的美食,都来一句“那个师傅做的不错”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姐弟两开的店铺取名“初心晓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好美食,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美食招牌不忘初心勉励自己。现在姐弟两人将店面已经做了八个年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薛龙嘉说工作一天累的也是腰酸腿疼,但将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很美的一件事,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