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构下半年电商十大趋势:伴随着倒闭声加速融合与资本化,将迎来一次技术变革潮

    热点聚焦 2016-07-27
     经过资本寒冬的洗礼,今年上半年成为电商行业由资本热捧走向理性的过渡期。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走下神坛的电商并未一蹶不振,反倒变得更加理性。O2O泡沫破裂叫醒了一大批“做梦”的创业投机者,一些定位清晰的垂直电商崭露头角,同时电商企业也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展望下半年,电商行业仍将伴随着倒闭声加速融合与资本化,行业监管也将收紧,此外,伴随着VR、AR、视频直播等新技术的走红,电商领域将迎来一次技术变革潮。 趋势1  垂直电商受宠 解读:今年上半年,电商领域几乎没有一家传统电商企业获得融资,但真正定位清晰、瞄准特定消费者的垂直电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21家初创垂直电商项目获得天使投资,A轮的有39家,B轮的有15家,C轮的则有12家。 趋势:在阿里、京东等传统综合电商平台已攻城略地多时之际,垂直电商成为新项目的切入点。此外,前面一大批电商已经培养起了消费者的电商消费习惯,垂直电商模式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资本对垂直电商仍抱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行业洗牌以及经济持续低迷,没有“真本事”的电商将加速被淘汰。 趋势2  巨头整合 解读:今年上半年开始,在资本寒冬之下,互联网领域合并新逻辑已经到来:资本话语权将更甚,合并也从风口巨头蔓延到细分领域及后续部队,互联网巨头借此抄底。合并将成为行业新格局的催化剂,在合并中“马太效应”尽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此外,巨头开始通过跨界融合进行最后的战略布局。 趋势: 今年下半年,围绕着巨头的整合案例将更多。BAT等互联网巨头拥有其他投资机构在投资互联网领域方面无法比拟的优势。巨头除了拥有充足的资金,还对互联网领域拥有更强的判断能力和运作能力,互联网巨头将通过抄底进行版图整合。更多领域的“独角兽”在未完成独立上市的情况下,也将加入到合并大军中。 趋势3  中概股回归 解读:市值被低估几乎是所有上市企业私有化时都会提到的原因,而此前A股市场的良好表现成为中概股集体回归的催化剂。虽然目前国内股票市场表现不佳,但给予电商企业的期望空间还是非常高的。巨大估值差成为吸引中国电商企业回归的诱因。此前疯狂想要在美国股市谋得一席之地的电商企业纷纷回归。 趋势:中概股回归已是大势所趋。此前A股的牛市表现已经把中概股回归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之前中概股给美国市场留下的不好印象也将给其他中概股带来压力。虽然目前国内股市整体疲软,但这只是相对的,个股还是存在非常大的机会。此外,国内政策方面也在为中概股回归铺路。不过,互联网中概股已回归殆尽。 趋势4  资本趋于理性 解读:融资不畅、资金链断裂是今年上半年电商企业倒闭的共同原因,尤其是对于刚刚创立不久的O2O项目。这些创业项目都是在拿到融资后便开始进行疯狂的扩张圈地,企图通过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挤垮对手,或取得资本认可,但企业并未在商业模式上有过人之处,也最终被资本所抛弃。 趋势:资本和创业者已越来越理性。参考目前出行、外卖等行业的现状,接下来烧钱的程度将会进一步减小。完成融资的企业发展战略将更加谨慎。此外,万能的O2O将进一步消亡,仍将有一批非刚需项目将会倒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也将有更多的行业巨头被收编或合并。 趋势5  监管收紧 解读:在政策左右下,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领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跨境电商新税制彻底结束“免税时代”,依靠政策红利谋生的跨境电商已经失去生存的土壤,特别是那些依靠母婴等单品打天下的跨境电商更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仅靠打价格差的跨境电商优势渐失。 趋势: 新税制等一系列政策并非要把跨境电商打入死牢,但也绝不允许蚂蚁搬家般的跨境电商通过价格的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在拉动消费回流的大趋势下,以及保证市场交易公平的前提下,虽然给了一年缓冲期,但政策收紧已是必然。 趋势6  淘品牌资本化 解读:靠淘宝平台起家的“淘品牌”上半年正式打响资本战。上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以裂帛、茵曼这些想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淘品牌为例,企业要面对租金、人力成本快速攀升带来的巨大压力。上市将利于企业进行融资并快速扩张,进一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趋势:天猫上半年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对未来淘品牌的发展定下上市的基调。线上的流量红利期已不再。后电商时代,淘品牌获取流量的成本和门槛越来越高。低价爆款的营销策略难以奏效,仅靠线上发展,局限性较大。今年下半年,将有更多淘品牌加入到上市的大军中。有消息显示,至少有近50家诞生于淘宝的品牌商家正在筹备上市。 趋势7  生鲜电商盈利之痛 解读:生鲜电商行业已被不断的倒闭消息折磨得神经脆弱。生鲜电商行业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缺乏内在核心竞争力。很多B2C生鲜电商都是通过不断压榨上游利润来获得差价,并非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得成功。 趋势:较低的渗透率还是给生鲜电商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接下来仍将不断有倒闭消息传出,将是爆发的开始。未来主流模式一定是优秀的传统零售企业与线上企业结合起来。生鲜电商模式关键还是解决供应链问题,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趋势8  网红经济风靡 解读:起源于社交媒体的“网红经济”被看做是社交电商趋势下的一个重要体现。相比传统电商而言,网红电商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带来巨大的免费优质流量。同时,网红的低门槛也为大量入局者提供了参与的可能,因而使该模式迅速走红。 趋势:起源于社交媒体的“网红经济”被看做是社交电商趋势下的一个重要体现。“网红电商”这个词可能是个阶段性的、容易使人误解的词汇。网红经济也需要一个平台,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网红平台的搭建。 趋势9  走向集团化多元化 解读:与高速成长期激烈的市场争夺不同,逐渐步入成熟期的电商行业正迎来更严峻的厮杀。从市场占有率、行业增速、市场格局等多个维度来看,电商行业正在由快速增长期迈向成熟期。而成熟电商进行的跨界布局也是一种资本运作。电商企业高发展空间的布局创新也更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趋势:这批传统电商企业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由风投推动成长起来的,在智能硬件、电影、体育IP等新浪潮下,电商企业也在进行集团化、多元化的投资布局。 趋势10  加码“黑科技” 解读:能吸引眼球的方式就是好方法。黑科技、新技术拥有高关注度,在社交电商发展趋势下,这也成为电商吸金的法宝。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电商消费带来新的购物体验。VR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沉浸式体验”,可以将感官体验带入整个消费过程中,注重增强消费者的消费参与感。 趋势:电商消费将越来越休闲化、娱乐化、体验化。目前,VR、直播等技术并不完全成熟,但作为流行趋势,如大数据、云计算,今年下半年必将有更多电商企业涉足。不过,怎样将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是电商行业在发展道路上一直面临的挑战。‍‍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现金支付会很快消失吗?

    热点聚焦 2016-07-27
    导语:支票的消亡和信用卡的普及,以及Pay Pal / 支付宝、Apple Pay、比特币等数字创新的出现,都预示着一个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一个现金变得过时的未来社会似乎离我们不远了。支票的消亡、借记卡和信用卡的普及,以及Pay Pal / 支付宝、Apple Pay、比特币等数字创新的出现,都预示着一个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谁正在摆脱现金支付?Starcom的一项研究发现,英国人认为在未来15年内英国将成为“无现金国家”。如今在英国, 现金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支付手段,电子和数字化支付手段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现金的消亡。Starcom的联合CEO皮帕·格吕克利希指出:“与移动支付、可穿戴式技术和生物识别支付技术等有关的创新,正在快速转变人们对‘现金和购物’两者关系的传统认知。”在“无现金国家”道路上前进的不止英国,北欧国家同样在引导着支付方式的转型:瑞典在欧盟国家刷卡支付排行中高居榜首,二三位分别被丹麦和芬兰占据。挪威和冰岛在世界各国用卡排行榜上也位居前列。据英国银行业研究公司RBR的《全球支付卡市场数据及2020年展望》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支付卡的发行数量在2014年增长了11%,刷卡支付总金额则增长了13%。上述数字在今后有望持续增长。移动支付为现金支付鸣响丧钟的不只是各种支付卡。移动支付也正日渐普及,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尽管名为“移动支付”,但用户可以不依赖智能手机、信用卡甚至银行账户;这种支付方式正被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份来自移动生态系统论坛的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范围内有69%的手机用户利用手机进行各种金融活动。这一比例在印度尼西亚是80%,在尼日利亚是85%,在肯尼亚达到了93%。拉美各国也非常重视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仅2014年一年移动支付的账户数量就增加了50%。现金未死尽管移动支付和刷卡支付的数量正在增加,现金支付仍占据着全球所有消费支付中的85%左右。《万事达顾问无现金进程报告》衡量了部分国家中非现金支付比例的增长情况。报告强调,现金的使用仍然十分广泛,在部分国家中,消费者交易额中的40%依旧是通过传统的现金支付形式完成的。亟待解决的障碍  世界经济论坛《2015金融服务未来报告》指出了实现“无现金世界”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商户不愿为电子支付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或承担运营成本等。对于那些偏好现金消费的消费者来说,便利性是他们考虑的另一问题,尤其是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对使用新技术缺乏信心的老年人群体。安全性则是另一大障碍。许多人对于新技术抱有单纯的不信任感。来自移动生态系统论坛的报告指出,34%的人不希望用手机进行支付操作。Starcom公司发布的报告则显示,有57%的英国民众认为新技术不如现金安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滴滴、Uber价格上涨 补贴少了你还会打专车吗?

    热点聚焦 2016-07-27
    导语:以往,我们更熟悉的是打车软件彼此之间,比拼补贴力度、大打价格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网约车市场竞争“烧钱”模式,就此将告一段落呢?如果您经常打专车的话,可能已经发现了:最近,不管是打滴滴,还是优步,或者是神州、易到,跟以前相比,不光优惠补贴少了,价格还上涨了一些。事实上,从上个月开始,这几家网络约车平台,在国内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开始涨价。而在以往,我们更熟悉的是,它们彼此之间,比拼补贴力度、大打价格战。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网约车市场竞争“烧钱”模式,就此将告一段落呢?价格悄然上调 专车补贴减速今年28岁的段莹,是北京市中关村一家公司的职员,家住在立水桥,从家到上班的地点大概有18公里的路程,原来她大部分时间都是乘坐地铁出行,但是因为方便优惠,从2014年底她就开始经常采用不同的打车软件约车上班,补贴后平均单程30多元就可以了,但是最近她发现打车价格开始上涨了。北京乘客:现在好像是充100返50了,就相当于其实就是七五折了,不是以前不是以前的五折了,那相当就是我以前60块钱的话,那相当于就是要将近五十块了,就从以前的35块就变成了将近50块,就可能贵了10块钱左右这样的一个差距。记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在北京、上海等地,滴滴出行的价格涨幅在30%左右,每公里上涨了0.3元到0.6元。而在广州地区,滴滴快车、Uber、神州专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涨幅,大约在20%-30%。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滴滴出行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承认有主动涨价的举动。滴滴出行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 凌亢:首先滴滴没有刻意的进行全国所有的城市进行涨价,我们的价格每个城市的价格,有的城市是涨了一点儿,有的城市是降了一点儿,我们的价格完全是按照市场的供需的平衡来制定的,通过算法通过大数据来制定出来的。记者注意到,本次国内几大网约车平台,不约而同地一起调高了打车价格,那么这是否是几家的统一约定呢?对此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予以了明确否认?滴滴出行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 凌亢:那肯定没有,如果大家一起调价,这个是违反法律的,肯定不是这么回事情,我觉得有可能还是市场的行为吧。互联网专车的兴起,就是开始于超低的价格,和花样繁多的优惠补贴,带来的吸引力。几乎可以说,“烧钱”正是这个行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迅速火起来的一个法宝。 “拼价格”将转向“拼服务”那么,如果真的降低补贴、提高价格,告别了“烧钱”模式,互联网专车市场还能继续火下去么?数据显示,目前打车软件市场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今年初,几家公司分别公布了2015年的财务信息。Uber官方透露在中国一年亏损10亿美元; 滴滴虽未公布数字,但有媒体粗略计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而神州专车的IPO文件中显示,其2015年亏损37亿元。滴滴出行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 凌亢:所谓的烧钱是市场推广的一种行为,随着这个市场用户说被教育也好,是大家全社会都认为网约车,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东西以后,慢慢慢慢大家都认同了它的价值,我觉得这个价格或者价值会回归到它的本质的,它应该是多少钱的这个位置。易到总裁 彭钢:对一个平台来讲,它要正常的运营,这头是乘客这头是司机,它两头要保持一个平衡它不可能的事,长期无限制烧钱和亏损下去,这个模式也支撑不住。据统计,在国内的专车市场上,滴滴占据了87.2%的份额,其他的市场份额则由Uber、易到、神州专车等企业平分。在专家看来,前期通过“烧钱”模式,圈地竞争已告一段落,而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提高盈利率将是各家网约车平台的主要任务。互联网交通出行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 张旭:目前几家企业就是在经历了前期的大规模的价格战之后呢,现在逐渐地向服务进行转变,就是从价格补贴向服务补贴进行转变,开辟更细分的市场。‍‍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阿里影业发起设立20亿文化产业基金 用于电影电视行业投资

    热点聚焦 2016-07-26
    导语:公告称,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投资于在电影及电视娱乐行业价值链上的公司。7月25日晚间,阿里影业发布公告宣布发起设立文化产业基金,目标资金为20亿元。公告称,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投资于在电影及电视娱乐行业价值链上的公司。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目标首期20亿元中,阿里影业和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分别认购最高5亿及15亿份额。通过设立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阿里影业在投资并购上拥有更充裕的资金,同时能够根据投资标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聚焦影视娱乐产业链上优质标的的投资机会,分为开发制作、明星资源、宣传发行、前沿技术四个主要方向,与阿里影业自有资金实现协同效应,共同打造“娱乐全产业链平台”。海南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采取生态化布局、全球化运作、结构化设计的策略。此前阿里影业也进行了多项投资,包括2以8.3亿元人民币收购粤科软件、5.2亿美元收购淘宝电影和娱乐宝,投资8600万美元参与博纳影业私有化,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认购大地影院可转债等等。目前,阿里影业股价1.75港元,总市值441.60亿港元。‍‍‍‍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