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马X5在中国卖90万,在美国只卖5万美金——海淘车抓住这个差价商机,2015年销售额超30亿元!

    热点聚焦 2016-07-29
    海淘车CEO林明军 就汽车链条来说,分为生产、销售、售后、二手车四大块,以前就只有二手车最自由,所以有一定程度的电商化,其他都是品牌汽车厂商独大。 新政策给了林明军进入汽车链条的一个机会: 一、既然不可能生产汽车,那就应该把握货源,货源自由后,平行进口车就是一个很好的货源。 去年,海淘车做的是C2B模式,用户下单后,海淘车从港口贸易商那里拿货,做的事港口直销; 今年起,海淘车开始直接做国际贸易,从工厂下单,海可以卖给国内经销商用户。而且,工厂下单,只要预付10%到20就可以,港口拿货则要全款,工厂下单也提高了成本毛利率。 林明军坦言,国际贸易通道打通的难点在于,国外没有那么多货。合作需要细水长流,逐渐增加信任度。 二、有了货源后,打通线下销售和售后服务两个体系。 销售体系——和地方车城成立合资公司,已推进6个地级市6个项目,今年预计20个,3年内达到300个。每个汽车城有上百家经销商,都是销售渠道,可开拓2B业务,所以在去年2C的基础上,销售额能翻3倍。2015年销售额超30亿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能达到100亿元。 体验中心——目前已有110多家,和综合汽车修理厂(能修多个品牌,有二类资质)合作,来承接售后服务。同时,也可承接C端购买。 三、渠道做起来后,可以跟国产车厂商谈,做它们的渠道,要知道,国产车品牌有50多家,只有前几名有全国渠道,后边的都对渠道非常需要。 看明白了吧,卖进口车才不是林明军的梦想,他要做的是整个汽车消费的生态,定位跟京东一样,让李宁别开专卖店了,来京东卖就行。 事实上,平行进口车是有天花板的,现在全国一年卖10几万辆,再高一年50万辆就到头了;而中国整体汽车消费是多大?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是2211万辆。这里才有真正的想象力。 比起模式,团队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核心 林明军告诉邦哥,不可否认,市场火热,模式可能被抄去,但是,团队执行力抄不走。他认为,海淘车的团队执行力表现为: 时机,不是政策时机,而是港口合资时机。2015年,海淘车和天津、青岛港口达成合资,要知道,这两个港口占平行进口车货源的90%。港口给了大量港口贸易商、国际贸易资源; 跟海尔合资。2015年年底,海淘车和海尔合资做国际贸易,海尔来提供金融杠杆和国际信用证等; 电商联盟。即上文的海淘车销售体系,和当地汽车城合资,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授信、上牌服务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等; 国际贸易通道。快速拓展了欧洲货源,跟欧洲大汽车厂商下边的订货系统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中东、美洲也拓展了货源。一般来说,欧洲、中东、美洲,为平行进口车三大基地。 “半个”转型创业的媒体人 林明军算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老兵,创业之前的15年,一直负责汽车等相关经济产业媒体业务,在TOM、腾讯都曾管理过当时的汽车频道。 2009年底,林明军出来创业,做了汽车点评网,“因为汽车行业潜力最大,汽车广告是所有行业广告里第一位的。” 汽车点评网后被百度收购,这次创业给林明军的经验教训在于:要创业,股权结构是核心,再创业得自己当大股东。 二次创业,林明军做了SUV汽车网,因为资金资本股权设计的考虑,并没有从大而全出发——在汽车消费中,轿车占60%~70%,SUV占25%——所以,林明军选了SUV做细分车型领域,模式是广告。 但广告不是大生意,要想做大生意,应该跨到交易领域。2013年下半年,林明军重做了商业计划书,变为电商为主,资讯为辅,然而,电商不好做,平行进口车不合法。 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等政策放开,立马开干,重组公司,2015年1月,推出海淘车网。2015年8月,海淘车宣布A轮千万美金融资正式完成。 但SUV汽车网也还在做,以资讯、评测、报告、导购为主。因为,平行进口车中,90%是SUV,SUV汽车网可以对海淘车网起到支持作用。 据邦哥了解,海淘车盈利模式为:车的交易本身,C端不赚B端赚:附加服务,如保险、贷款等;国家贸易服务费,为其他国际贸易商提供代理服务。 对于火热的媒体人转型创业,林明军的看法是——媒体出身的人视野开阔: 经常和厂商沟通,把国内外工厂都看了,对企业含义了解深刻; 对产品了解也深刻,汽车媒体经常会有汽车试驾等; 对行业动态有很高的敏感度。 但是,媒体人缺点在商业精神上。媒体人接触的往往是高端的东西,而创业是要踏踏实实,早期做所有琐碎事情,媒体人应该有更多精神拥抱行业基础的一些东西。 对于自己,林明军则认为,自己算半个媒体人,还有半个是温州人,拥有草根商业思维的温州人。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小米发布首款笔记本电脑产品

    热点聚焦 2016-07-28
    从两三年前就开始在网络中流传的“小米进军笔记本电脑”传言终于成真。在昨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布了小米成立以来的首款笔记本电脑产品“小米笔记本Air”,售价3499元起。多年来,受到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巨大冲击,PC市场经历了大幅度萎缩。如今,已经卖了5年智能手机和两年平板电脑的小米,打算进军PC市场。发布会上,雷军直戳目前市面上轻薄笔记本的两大痛点:玩游戏太卡和大硬盘版太贵。此次小米笔记本就通过内置独立显卡和可扩展硬盘试图解决传统轻薄本的两个痛点。据介绍,小米笔记本由纬创资通、英业达代工,将于8月2日上市。从成立起就曾被称为“中国的苹果”的小米,此次并不忌讳多次将自家产品与苹果著名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相对比:小米笔记本Air比苹果MacBook Air最厚处薄13%;同样屏幕尺寸下,小米整机比苹果小11%;重量上比苹果轻15%。此前,根据京东上个月披露的电子消费类数据,尽管PC市场整体低迷,但在电商平台上,人们对于大屏幕、高性能或是十分轻薄的笔记本电脑的需求量仍然不断上升。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京东开实体店抢占大健康 模式比奶茶馆复杂

    热点聚焦 2016-07-28
    2013年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善元(青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青岛安吉堂大药房”。2015年11月,安吉堂正式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C证(可以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只能销售自营非处方药品)。今年5月,京东自营的医药馆“京东大药房”正式开业,其中非处方药可直接在线购买,由京东大药房负责配送。一位接近京东大药房的人士透露,“京东大药房”线上日销售单量已经超过1万单。对于京东自营扩展至医药领域的举动,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药品是京东为数不多开展线下业务的品类,京东奶茶馆是找团队进行运营,母婴馆也只是轻资产运营。而京东大药房选择了较重的模式发展,可见京东对药品业务的重视,想在大健康行业中分一杯羹。自营B2C+到家O2O+B2B京东在医药行业“自营+平台+到家O2O+B2B”的布局已经比较明晰。据亿邦动力网了解,目前京东在医药方面的业务主要包括几大块:1、平台+自营B2C此前,京东的医药业务主要是搭建平台,由医药B2C平台入驻销售,而现在,通过介入线下药店连锁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C证,京东的自营医药B2C也宣告正式启动。2、到家O2O去年8月份,京东到家正式上线“健康到家”服务,包括营养保健、家用器械、药妆、计生用品、眼镜五大品类。据悉,京东健康到家通过与线下连锁药店合作提供送药上门服务。3、B2B京东已经宣布正式整合推出面向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及流通渠道的“京东医药B2B分销平台”,目前业务内容涵盖五大品类,包括化学制剂药、呼吸及消化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妇产科用药、中成药等类目,未来还将上线器械、保健品等品类。据亿邦动力网了解,京东在医药领域的探索也颇为波折。2011年,京东与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公司合资组建医药电商平台“京东好药师”。而2013年7月,京东将其所持的49%好药师股权全部转让给九州通,“京东好药师”自此成为历史,而京东也开始酝酿全新的医药B2C“京东医药城”。2013年9月,京东医药城正式上线,依托自身平台,以省为单位进行药店招商,建立区域独家经营的排他性销售模式,并尝试O2O模式,京东负责线上展示和交易,药店负责配送。阿里巴巴:线上线下两手抓另一个电商巨鳄阿里巴巴也在加紧布局医药电商。据亿邦动力网了解,药品方面,阿里健康已经与众多线下药店合作,为药店提供平台用户引流,用户可在平台上选择在线买药和线下药店买药。在“医”方面,则与政府和各大医院合作,为用户提供线上视频问诊、病例管理等服务。前不久,阿里健康更是花了1680万元全资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在这笔交易中,最受关注的是五千年去年1月份获得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C证)。此前,阿里巴巴拥有的医药电商牌照是互联网药品交易“试点A证”(通过收购95095获得),这个牌照让天猫医药馆在一段时间内大胆尝试B2B2C模式,并快速成长。而“试点A证”过期后,天猫医药馆的模式开始遇到政策阻力,甚至将面临暂停销售OTC的结局。而一旦控制了五千年,意味着阿里健康可以借后者之手建立自营B2C平台。这与京东的做法如出一辙。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FacebookQ2财报引爆股价:营收大涨59%,17.1亿月活再破纪录

    热点聚焦 2016-07-28
    当今天凌晨Facebook发布第二季度财报之后,其股价就在几个小时内飙升7.5%并创造了123.34美元的新高。财报告诉我们,这已经是Facebook自上市以来(股票价格38美元)连续第17次打破分析师的各项预期。当然,其获得此爆发性成绩的原因也很简单:平均每位用户为Facebook带来的收入(ARPU明显增加,意味着其在数字广告方面收入颇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第二季度并不是数字广告旺季,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每年年底。此次财报各项关键点:营收与利润均大涨并超出预期财报显示,Facebook在第二季度的营收总额同比大涨59%,至64.4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移动广告(占84%);利润总额为20.5亿美元,而去年仅为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每股利润达到97美分。这些数字似乎让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显得有点寒酸:他们估计Facebook此季的每股利润仅为82美分,而营收额保持在60亿美元左右。此外,其营收涨幅好于竞争对手Twitter(其昨日公布的财报显示,营收涨幅已从去年的60%跌至今年的20%)Facebook月活用户数打破纪录Facebook的社交网络规模也在稳步扩张,但速度稍有放缓。在第二季度中,Facebook大约增加了6000万月活用户,涨幅约为3.63%。因此,其月活用户总数也创造了新的纪录——17.1亿人次。此外,移动端的月活用户数为15.7亿人次,同比增长20%。(下图)2014年第二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状况日活用户增幅稳健,用户粘度超60%尽管其巨大的每月用户增长量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但日活用户才是衡量社交网络是否具备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财报显示,Facebook日活跃用户总数已达到13.3亿,同比增长17%;移动端活跃用户总数达到10.33亿人次,同比增长4.4%。而更引人注目的是Facebook的用户粘度,基本维持在66%左右。这意味着人们不会因为该平台“年龄”的逐渐增长而减少对它的使用。Facebook2014年第二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每日活跃用户增长状况本财季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超过广告旺季这个数据告诉我们,Facebook正在从每个用户身上赚到更多的钱。其本财季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为3.82美元,同比大涨15%,超过分析师此前预测的3.60美元。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数字也高于Facebook去年第4季度创造的ARPU,而当时正处于假日购物季(圣诞节),因此也是数字广告的全速增长期。Facebook首席财务官Dave Wehner将ARPU的增长原因归于单纯的广告客户需求: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在增加移动端的广告开支,而Face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自然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以上仅仅是Facebook本季度财报中各项成绩的一小部分,其在产品迭代(包括旗下产品)及研发领域也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我们会在稍后为读者奉上。总之,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与积累后,Facebook目前手中已有230亿美元现金储备,足以进行任何的大型投资与收购。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