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家都在谈论云计算时 安全如何保证?

    热点聚焦 2016-05-31
    对于腾讯来说,云计算业务正变得愈发重要。在3月17日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中,腾讯云业务首次现身腾讯财报,并且取得了同比超100%的增长,这也标志着云计算逐渐发展成为腾讯的战略级核心业务。面对国内竞争激烈的云市场,颇为低调的腾讯云为何会取得如此的高增长?腾讯云安全策略如今,云计算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就像是“水和电”一样,推动着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接入云计算,需求正呈现爆棚式增长。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服务提供方案,云使得企业节省了高额的基础设施成本,提高了运营灵活性和运算性能。由于云计算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和大量的数据资源,因此总体来说依然呈现了巨头领跑的态势。在国内,BAT等是云市场的主要玩家,而国际市场则是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公司的天下。与此同时,像微软Azure、亚马逊AWS这些服务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不过他们要做的是更了解本土厂商的需求。在这方面,BAT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更了解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掌握着大量的本土数据。其中,腾讯的布局是最广泛的,从电商、O2O、、金融、出行,到网络视频、互联网金融、网络游戏,再到社交,这些服务都需要强大的云支持,而腾讯也不会轻易将这些数据拱手让出,发展云业务就成了必然。腾讯云安全Web漏洞防御系统-WAF据了解,腾讯云已经覆盖了计算与网络、存储与CDN、数据库、安全、监控与管理、域名服务、移动与通信、视频服务等领域,形成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易用性、智能化、弹性灵活越来越强化。其中,安全性是云计算市场绕不开的话题。腾讯云为服务器提供了一体化安全服务,以及网络防护、入侵检测、漏洞防护等服务,T级分布式DDoS防护的大禹系统和单IP百G的高防专区,支持多种协议。同时,还提供了7*24小时安全服务,实时检测、免费通知异常情况,智能分析并定时发送安全状态报告。网站安全防护方面,可以实时阻断黑客通过web漏洞试图入侵服务器、危害用户等恶意行为,屏蔽恶意扫描程序爬虫,为系统节省带宽和资源。说到大禹分布式安防系统,针对微信应用场景制定专属防护策略,提供T级DDoS防护能力和超100+节点遍布全国,具备超大扩容空间。防护过程中,能够有效抵御DDoS、CC、Web入侵等,避免IP被封、带宽被打满等现象,针对攻击流量实现秒级清洗,具有快速切换流量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隐藏Web服务器IP地址,避免黑客入侵篡改,保护网站信息。腾讯云安全分布式DDoS防御系统—大禹至于天御业务防护系统,则是主要打击恶意刷单。这套系统可以为微信公众号用户提供活动防刷、登录保护、注册保护、消息过滤、关键词检测、文件检测、验证码服务等企业级的安全保障,高效识别、打击恶意刷单行为。天御业务防护系统针对电脑和移动端用户的习惯,提供了多种类型验证码,并且在注册前可以预先识别潜在作恶者,进行前端防御。实时检测登录环节,打击自动机批量登录或其他恶意批量访问接口行为。对于开发者来说,标准API的接入也让开发更简单。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app成为了承载服务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让黑客看到了可乘之机。对此,腾讯云的应用乐固提供了移动应用的一站式安全解决方案。用户只需上传签名过的安装包,即能享受安全检测、应用加固、渠道监控以及安全SDK等一系列安全服务。应用乐固采用了ARM指令集动态库加壳,可以监控安卓市场等主流平台的数百万款应用,精准识别破解和盗版情况。与腾讯手机管家整合后,打造了APK加固保护策略,防止应用被反编译及恶意篡改。同时,提供了大量终端的兼容性测试和严格专项测试,测试对应用功能零影响,对应用性能无影响,应用运行无感知。应用乐园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撑,腾讯云才为用户提供了安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为其在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腾讯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营收贡献率超过游戏和社交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马化腾曾经表示,腾讯的使命就是“连接一切”。而在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时代,云的连接作用将更加显著。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四次德国工业4.0考察 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热点聚焦 2016-05-31
    近年来,工业4.0受到全球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帮助我国制造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管更好地理解工业4.0,学习德国企业的优秀实践,连续组织了四次德国工业4.0考察,我们到底学什么?  除了三次参观汉诺威工业展之外,还考察了20多家不同类型的德国企业,包括全球五百强制造企业(奔驰、宝马、西门子、大众等)、行业领军制造企业(通快、Festo、Homag、Playmobil、WIKA等)、行业隐形冠军制造企业(施迈茨、纽卡特、迈科、Sigel等)、工业软件企业(SAP、MPDV、abas、Seeburger等)、软件实施服务商(SYCOR)、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机构(TUV SUD)、供应链平台运营商(SupplyOn)和实验室(SAP未来工厂实验室)。每次带队考察,我自己也会有很大收获。  工业4.0还是一个“将来时”。除了我国少数几家过度宣传的企业给自己贴上了工业4.0标签之外,其它国家还没有哪个企业宣称自己已经实现工业4.0。预计到2030年起,才会有最优秀的制造企业开始步入工业4.0。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那么,到德国考察工业4.0,究竟考察什么?学什么呢?  1、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我们在德国看到了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并联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增材制造与切削加工结合在一台设备的混合制造、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仿真和拓扑优化技术结合等主流趋势,以及RFID、AGV、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视觉、虚实融合、个性化定制、预防性维修维护、增强型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是实现工业4.0的支撑技术。工业4.0的实现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果。德国企业不是盲目地追求自动化、无人化,而是追求人机协作;常规的固化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替代,需要处理异常,以及灵活性的工作还是由人完成;追求柔性的自动化,而不是刚性的自动化。  2、学习德国企业专注的定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考察的很多企业是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他们坚持不上市,专注于自己从事的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规模,执着创新,做到全球领先,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比如通快集团在激光加工领域形成从激光器、激光设备、数控系统、自动上下料到CAM软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三维高速激光加工;  HOMAG(豪迈集团)是全球木工机械行业的成套设备领先企业,也是提供机电软一体化解决方案;Festo(费斯托)专注于气动技术和电驱动领域,还开发出仿生鸟等创新智能产品;施迈茨专注于真空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翘楚;abas软件则专注于为行业隐形冠军提供管理软件,通过平台化、可配置,支持移动应用和灵活的部署方式而赢得了众多德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赖。  3、领略德国企业对工业4.0的探索与实践  SAP与Festo、博世等主流企业合作,建立了工业4.0的示范生产线。通过展示具有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的制造过程,将RFID数据采集、机器视觉、质量检测等技术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应用,通过现场展示让我们感受到工业4.0时代制造模式的变化。  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应用MES系统和RFID,实现了多种工控机产品的混线组装,对于人工工位,实现了防呆设计。SAP非常强调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MPDV软件则强调MES平台在实现工业4.0中纵向集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MES4.0的理念;  TUV SUD非常强调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互联,以及解决工业安全问题;Seeburger则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工业4.0的横向集成;而在欧洲最大的第三方供应链平台SupplyOn上,多家主机厂和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供应链协作,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协作效率。  4、学习德国制造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以人为本  我们考察的德国制造企业都根据产品的制造工艺,充分考虑了生产设备、检测中心、入厂和出厂物流仓库的合理布局,以及在制品中转库的合理设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料箱表示下道工序的缺料情况,从而实现拉式生产,降低在制品库存,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同时,大量使用U型布局的生产或装配单元。Festo的组装设备实现了尺寸的标准化,便于灵活替换。在纽卡特,一个行星齿轮减速机的总装由一个工人在U型装配单元上完成,然后自己进行质量检验。对人的充分信任是基于工人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德国制造企业都是按工作时间发工资,没有一家企业是计件工资。  5、感悟德国工业的强盛之道  德国建立了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优秀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院,成为高级的技师。奔驰汽车的高管都是来自自己的职业学院。我们考察的德国制造企业有学徒制度,师傅带徒弟。  德国在高端装备和工业自动化领域,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群体优势。在考察过程中,我感觉到,不论是企业高层还是工人,他们的心态平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企业。我们此次去参观德国的管理软件实施商SYCOR,他们不仅展示出专业的实施服务方法论,而且非常强调真诚服务、微笑服务。  德国人信奉的准则是:最优秀的产品需要手工打造。因此,在高端定制的产品上,反而会有更多的手工制造工艺。德国企业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蓝色的天空下,在绿色的原野上,制造企业正在践行绿色制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借鉴之处。  考察德国企业,根本目的是帮助我国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借鉴德国制造企业的经验,少走弯路。在每次考察过程中,我们常常组织考察团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使企业家能够真正看明白、理解透,然后思考如何能够为我所用。
  • 创业者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众创空间?

    热点聚焦 2016-05-3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浪的涌现,“众创空间”遍地开花、模式迥异,创业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众创空间尤为重要。按照对创业企业的服务阶段和专业服务能力不同,众创空间可分为:创意阶段、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及成熟阶段,创业者处于不同的阶段对于众创空间的选择也有所区别:  创意阶段  创业者对于创业环境和氛围更为看重,便于找到创业灵感、合伙人等创业要素,因此,拥有众多创业人才、项目、技术的资源型众创空间应为该类型创业者的首选。  种子阶段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创业者对控成本、找人才视为首要因素,因此,低成本、高便捷并拥有人才背景的高校型众创空间为处于此阶段创业者的最佳选择。  创业阶段  创业者对于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能够找到具有良好的创业投资机制和基金管理模式的投资型众创空间对于初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为有利。  成长阶段  创业者对于创业服务的要求更高,因此,平台型众创空间的一站式的保姆服务是这个阶段创业者要考虑的因素。  成熟阶段  对于已经具备成熟项目、产品、团队的创业者而言,产业环境尤为重要,专业众创空间具有产业基础,便于企业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助力企业发展。  创业形态千差万别,众创空间作为支持创业创新的空间和服务载体,空间功能和服务重点也不尽相同,创业者在选择众创空间时要有所侧重,适合自己的众创空间将会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加速前行。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在京召开:云计算大数据加速发展

    热点聚焦 2016-05-31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5月18日~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承办,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创新专委会(WFEO-CEIT)作为协办单位,ZD至顶网、计世资讯、锦囊专家协办,大会主题为“技术融合,应用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9位院士和200多位专家在全体大会和专题论坛上作报告,三天共有超过15000人次听众参会。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主持大会开幕式,南开大学校长、WFEO-CEIT主席龚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分别主持全体大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  怀进鹏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引发了信息产业的变革,也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已经从技术导入期进入到应用普及的新阶段。他强调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云计算在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双创”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技术、标准、应用、安全、人才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院士领衔四大主题 海内外专家同台交流  演讲嘉宾权威、话题紧扣热点是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主题演讲的最大亮点。本届大会全体会议演讲内容共分为四个Session部分,每个部分的主题分别为:VISION远见、PRACTICE实践、INNOVATION创新和FRONTIER前沿,每个部分都由学术界著名专家作为Session主席,负责内容把关。Session主席包括南开大学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副主席龚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的多名委员和业界专家作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分别就云计算、智能驾驶、大数据与智慧城市、量子信息技术发展和IT架构思考等话题作主题报告,来自海外的《大数据时代》作者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教授、《驾驭大数据》作者Bill Franks、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当选主席Mike Hinchey、荷兰首任政府CIO Maarten Hillenaar、荷兰Eindhoven城市CIO Jaap Haenen、机器学习领域国际学术带头人杨强、英国伯明翰大学首席教授姚新等在大会上作演讲。此外,来自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以及微软、英特尔、百度开放云、京东云、西安西咸新区、三未信安、数人云、华三、浙江大华、深信服、华云数据、青云的企业专家代表也在大会上报告了最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进展。  同时,华硕、星河互联、博云、云英、EasyStack、华为企业云、IBM、Juniper、寄云科技、SAP、江南天安、UCloud、新致云、用友和易云等公司也参与本次云计算大会的专题论坛。Akamai、梭子鱼网络、倍尔诺、北方工业大学、会畅通讯、达沃时代、Gooxi、浪潮、象云、Microsemi、SmartX、SpeedyCloud、思序软件、乌云异步社区、中国信息安全、天特信息、国鑫恒宇、志凌海纳、全端网络、以及滴滴出行和IPIP.NET等公司和机构在本届大会展示了创新技术和最新云服务。  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一年一度的云计算大会是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风向标。据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秘书长林润华介绍,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国内云计算的生态系统已经建立和形成,产业发展有所突破,标准制定步伐加快,行业规范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这些有利因素,推动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2015年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并呈加速发展之势。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也是电子信息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需求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激增、计算资源动态复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网络的普及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基础云服务商、各类SaaS等所提供的公共云服务,越来越被广大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所接受,建立起新型信息化模式。购买软件、硬件,搭建数据中心,搭建应用系统的传统信息化模式,将向采购云服务的新模式转变,使得信息服务更加社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  云计算创新创业活跃,成果初步显现  云计算大数据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向,近些年来全国各省市涌现出许多技术创新项目和大量初创企业。创新创业成果不仅将极大完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链,也将为中国云计算大数据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为了更好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健康发展,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联合各地云计算大数据相关联盟机构自2016年3月启动了“2016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统一评审标准,邀请云计算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作为评审专家,在全国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展开。最终共有来自8个地区的近200个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项目参选。  经过各地区评审专家严格评选,共有49个地区优秀项目进入全国总评选,最终11个项目荣获“2016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评选——总评选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分别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融合架构云服务器、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云制造创新研发项目、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国产商用密码技术的云服务密码机、北京翰云时代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翰云数据库、合肥高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FaceChanger个人隐私云存储安全平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的信令大数据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应用、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的网易七鱼、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政务云解决方案、成都盛思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DCSS安全云桌面系统、深圳市云之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互联网通讯PaaS平台、重庆誉存企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与挖掘技术的企业征信系统。  10个项目荣获“2016云计算大数据创新创业评选——总评选优秀创业项目”。分别是:数聚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道、北京蜂巢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Beacon网络的场景移动营销平台、北京蜂鸟视图科技有限公司的室内空间信息资源库、深圳市经常科技有限公司的经常云视频平台JCCloud、广州市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Zerocloud、杭州安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云存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电话公证平台、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V印自助云打印、成都数联寻英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的首席数据官、数位无限软体股份有限公司的CloudFusion多云与混合云管理平台 、莫比网格运算股份有限公司的10倍速基因分析云平台。  云计算大数据助推 前沿技术到达临界点  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机互动、量子计算、脑科学、机器智能等领域因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在短期内将出现技术突破。  量子计算是将计算能力革命性提升的全新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演讲中以此来阐释量子信息技术的无限前景:“量子计算机性能与电子计算机性能的对比,犹如电子计算机与算盘计算能力的对比”。英国伯明翰大学首席教授姚新则就人工智能的构建体系展开深入思考,他认为在脑计算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考虑生物脑演化过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知青以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案例分析和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北京达闼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国家围棋队领队华学明、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北京驭势科技公司创始人吴甘沙、IBM大数据及认知计算首席科学家苏中等专家还圆桌讨论了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等交叉融合发展的未来。  以“技术融合,应用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继承以往大会成功经验基础上,更加注重全球视野和技术融合实践,参会者规模、演讲内容质量再次实现突破,成为每年一度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交流合作的最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