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市场已沦陷 苹果在印度会被华为再次打败吗

    热点聚焦 2016-06-12
    导语:库克希望将中国市场的成功复制到印度,近期苹果在中国市场被本土公司华为超过。据《福布斯》网站报道,今年第一季度,苹果出现了13年以来的首次营收同比滑坡。而就在不到1个月之后,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前往了印度,他也成为了首位拜访印度的苹果CEO。库克希望将中国市场的成功复制到印度,近期苹果在中国市场被本土公司华为超过。目前,华为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华为终端CEO余承东今年2月表示,华为的目标是在未来3年内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不过,如果华为希望击败苹果,那么目光不能局限于中国市场。Canalys分析师威尔莫·昂(Wilmer Ang)表示,在中国以外市场取得增长并不容易。根据该公司的计算,如果希望在3年内超过苹果,那么华为的年增长率需要超过30%。威尔莫·昂表示:“这一目标在纸面上看似很容易,但考虑到包括中国在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放缓,实际上可能很难。”不过,华为的目光并不需要放得很远。根据Gartner本周的报告,中国的邻国印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着“最大的增长潜力”。摩根士丹利今年4月在研究报告中预计,按销量来看,到明年印度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对华为还是对苹果来说,印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战场。两家公司在印度的业务规模都很小,因此都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华为消费类业务集团执行副总裁科林·吉尔斯(Colin Giles)很有信心,华为能在印度复制中国的成功。他表示:“如果说全球有哪个市场与中国非常类似,那么就是印度。因此,在印度市场需要用到我们在中国的许多元素。有趣的是,印度也有着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之一,与中国类似。因此在印度采用双品牌是必要的。”他指出,印度和中国市场规模都很大,碎片化都很严重,都可以分为多个地区。吉尔斯表示,在华为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双品牌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今年4月,华为以高端品牌推出了P9手机,这款手机主要在线下渠道销售,有着较高的定价。与此同时,华为还拥有“荣耀”品牌,主要瞄准电商渠道,以及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吉尔斯此前曾担任联想移动业务集团全球销售总监,并曾供职于诺基亚。华为将把在中国的经验应用至海外,例如印度。吉尔斯表示:“对我们来说,很明确的是,为了推动华为在海外获得成功,起点一定是我们在本土市场的成功。”根据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同比增长近50%,达到16.2%。与此同时,苹果则从去年同期的第一下降至第四,市场份额为12.8%,同比下降约20%。IDC高级分析师Xiaohan Tay认为,荣耀品牌有很大机会在印度取得良好表现,但华为的高端品牌很可能无法实现较高的销量。她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是一个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市场。苹果的市场份额在印度不高,这是由于低端产品主导着印度市场。”尽管华为有能力在印度挑战苹果,但华为也很难做到印度第一。三星目前是印度市场排名第一的厂商,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超过1/4。Xiaohan Tay表示:“三星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一直强劲,有着成熟的分销渠道。可以认为,未来在印度,华为能超过小米,但很难超过三星。”她认为,对华为来说,通过分销网络建立有力的市场关系需要花时间。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电商发布大数据:网购咸粽子人数是甜粽子2.78倍

    热点聚焦 2016-06-10
    核心提示:6月9日,又到端午节,又到了该吃粽子的时节。吃粽子一直以来都有南北之争,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喜欢甜粽子,哪个好哪个正宗没有定论。 6月9日,又到端午节,又到了该吃粽子的时节。吃粽子一直以来都有“南北之争”,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喜欢甜粽子,哪个好哪个正宗没有定论。而近年来随着网购粽子市场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粽子是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一直以来,人们更爱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是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经常争论的话题。到底是什么口味儿的粽子更受消费者青睐,哪里的人最喜欢网购粽子?电商大数据显示,销量最高的前五个省份是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和北京。显然,网购粽子主要集中在了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众多的购买者中,女性占63%,男性占37%,而按购买者的职业来统计,44%是白领,15%为学生。女性白领在端午节,摘下了 “吃货”的美誉。而甜咸粽子之争中,咸粽子的购买人数是甜粽子的2.78倍,看来,网购领域,代表南方口味的咸粽子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浙江的消费者最喜欢买嘉兴粽子和鲜肉粽,江苏消费者更喜欢嘉兴粽子和汨罗粽子,蛋黄肉粽是上海地区最受欢迎的品种,广东人则最爱买板栗肉粽加蛋黄大肉粽,来自湖北的湖白水粽成为广东消费者搜索次数最多的一种产品。而在北方,甜粽子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北京人最爱买的是豆沙粽,东北人偏爱蜜枣粽,一些在北方不容易见到的咸味儿粽子也成为北方人最爱搜索的对象,比如泉州粽子、厦门烧肉粽和海南安定粽子等,由此看来,北方人也不是只好香甜口。端午节除了买粽子,大数据发现,咸鸭蛋和传统糕点成为端午节与粽子搭配的最重要选择。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格力手机奇葩往事:董明珠有多少没兑现的诺言?

    热点聚焦 2016-06-10
    导语:格力自身,尤其是其掌门人董明珠忽视手机产业商业逻辑,并由此外化的市场推广表现,则更为格力手机披上了一层备受嘲弄的外衣。作为格力集团、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当前最重要的发声渠道,董明珠自媒体已经连续四天推送了有关格力手机2代的消息。在6月6日宣布格力手机2代正式预购后,格力手机2代终于揭开了最后的面纱,随着昨天开始陆续发货,格力手机2代即将迎来销量、口碑两方面的真实考验。在知名度上,格力手机并不输国内主流的手机品牌,但这种知名度却掺杂入更多质疑和嘲弄,这对决心做手机的格力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面对如今口碑与名气极不相称的尴尬局面,格力手机恐怕怪不了别人,回顾格力手机从初次亮相到现在的历史,基本上是一段连续放炮与不断跳票的主题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而格力自身,尤其是其掌门人董明珠忽视手机产业商业逻辑,并由此外化的市场推广表现,则更为格力手机披上了一层备受嘲弄的外衣。突如其来的格力手机谁也没有想到,2013年曾跟小米创始人雷军立下10亿赌约的董明珠,有一天也会踏上做手机的路。2015年3月,在参加一场大学演讲的活动中,格力集团的掌门人董明珠突然亮出一款手机,并表示格力正在研发手机。尽管在2015年1月,董明珠曾放出豪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 但由于手机与格力的主营业务相距甚远,董明珠的这个举动一时引发巨大关注获得董明珠加持的格力手机,迅速聚集了外界的关注,尽管从开始就不乏质疑之声,但真正让格力手机的形象变得匪夷所思,则来自后面格力、董明珠的一系列运作。销量:年售一亿部与腰斩五千万2015年3月25日,电商人士龚文祥爆料,横空出世的格力手机一代定价是1000元,2015年要销售1亿部,向小米的销售目标看齐。至于功能,目前可以确定与格力空调“联网”使用。而来自格力的内部人士则透露,格力手机是“格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力行科技改变生活的证明。”一个没有手机技术、品牌积累的新玩家,甫一入场便定出了年销售1亿部的目标,在引发外界的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收获了质疑和嘲弄:即使是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小米,在2014年全年也只卖出6112万部手机,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小米2015年全年卖出6490-6860万部手机,距离一亿部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格力手机在技术、品牌上均毫无积累,一出场便喊出年售一亿部,更像是一种打市场声量的行为,不过这种过于漠视市场环境的喊话并不利于塑造格力手机良好的品牌形象。在2015年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谈到了外界关注的销量问题,“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从一亿部腰斩到5000万部,这种销量目标上的轻率反复,再一次让格力手机以及董明珠受到抨击。但很快,5000万部的目标也沦陷了。2015年7月19日,在科技部主办的一次活动上,董明珠在接受腾讯科技独家采访时表示,“能不能卖到5000万部要取决于我们的产能,目前看来年内卖5000万部不太现实。”对于原因,董明珠解释称,一方面格力还在进行产品其他重要功能的研发,所以目前并未对外开卖;此外,能不能卖到5000万部还要取决于格力的产能。事实证明董明珠这次做出了明智的判断:目前登陆格力商城可以发现,格力手机1代两个型号的销售量加在一起只有六千多部,而且都已显示无货。为什么久经商场的董明珠在格力手机销量上却频频出尔反尔,这一方面源于董明珠敢说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也与其对粉丝经济的认知有关,在此前参加深圳卫视的一档节目时,谈及小米的粉丝经济模式,董明珠给出了评价——“要拼粉丝,格力也不怕,每年5000万用户”。不过,显然格力每年5000万用户,并没有转化成手机用户。简单的将格力的用户与格力手机的用户画上等号,最终导致董明珠在定调格力手机销量一事上,栽了跟头。品质:三年不换的承诺与低配高价的现实在董明珠意外亮出格力手机之后,这款手机的具体配置、功能亮点以及定价也一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对此,董明珠也许下了多项承诺。2015年3月底,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公司高管都在用格力手机。至于何时上市销售,她回应说,“再用几个月感受下究竟有什么问题,如果手机卖出去别人说不好,那做这个就没有意义了,要求我们的手机保证用三年不坏。”当前大多数手机厂商均保持着一年发布两款以上新品的节奏,消费者也早已养成一年半或两年换一次手机的使用习惯。董明珠关于格力手机三年不坏、三年不换的言论,被外界抨击为不懂行业。事实上,进入2015年后,智能手机行业的红利期已结束,各大手机厂商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境,而格力手机要想在一片红海中冲出自己的路,又会凭借什么呢?对此,董明珠在2015年5月1日给出答案:未来格力的手机不仅仅只是打电话,它是一个智能控制器,它可以监控家庭安全,有安防功能,还可以调控空调。简言之就是一个智能家居的中控系统,但这种系统通过软件早已在很多手机上实现了,为了打造智能家居而专门去造手机,格力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而以智能家居中控系统作为格力手机的主打优势,显然无法满足挑剔的用户。2015年7月10日,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格力手机开机画面是董明珠,再一次引发轩然大波,由于直到去年7月,真正见到格力手机真机的人依然寥寥无几,这则爆料迅速引发了网友的调侃和戏谑。由此,经过半年的反复炒作后,围绕格力手机的悬疑剧,开始向商业轻喜剧的方向转变。“格力手机的品质到底如何”在一次次并不透明的信息传播中成为一个迷,不过谜底最终被揭开。根据媒体拿到的手机评测,格力手机一代配置参数为:5英寸屏幕,分辨率为720p;内存为1GB,存储空间为8GB;处理器为1.2GHz骁龙410处理器;800万像素主镜头,200万像素前置镜头,运行Android 4.4.4操作系统。尽管格力手机一代升级版信息去年11月在工信部网站曝光,但事实上,所谓升级只是把将原先的1GB RAM 8GB ROM升级至2GB RAM 16GB ROM。这一配置与红米、魅蓝处在同一水平上,价格却比红米、魅蓝贵了很多。低配高价的格力手机真正曝光后,董明珠宣称的三年不换也随之成为笑谈。发售:到底哪些人买到了第一代格力手机虽然格力手机在整个2015年乃至现在,仍是科技媒体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部在2015年出尽风头的手机,却并没有真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2015年3月18日,在董明珠第一次对外展示格力手机时,便有媒体追问是否找人代工、何时上市、定价多少,彼时董明珠并未给出具体答复。此后,围绕格力手机的代工信息、上市时间、定价等问题,出现了多次反复。最早披露格力手机上市时间的信息出现在2015年3月,该月有媒体报道,据格力电器知情人士透露,格力手机将于该月底之前上市,首先开卖的地方是格力商城,随后格力手机进入全国各大卖场。除了在线下销售,格力手机还将在线上同时推进,争取在年前卖出1亿部,向小米看齐。不过,2015年3月26日到29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董明珠曾对外表示,格力手机还需“再用几个月感受下究竟有什么问题。”一个多月后的5月1日,董明珠透露,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开始销售,但具体价格未公布。但从多家媒体的调查报道显示,格力手机在公开销售渠道还未见其身影。在2015年6月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格力手机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披露,“格力手机已开始内部订购,定价将在1600元,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2015年8月,在格力手机仍未对外销售的情况下,董明珠表示格力手机的二三代产品已经快要面世,而格力手机第二代产品将会是世界一流水平,格力还会出品五六千元的高端手机。她表示,“二代机不会跟小米比,以后要比拼的是苹果”。还是在8月,该月22号,聚划算官网出现格力手机首发页面,并显示将于8月24日上午10:00正式开卖。8月24日10点,格力手机在聚划算正式开卖,可是当天下午这家电商就贴出消息称,应格力总部公司要求,格力手机停止发售,具体公开发售时间待定。对此,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力表示,这家经销商是格力手机线下的经销商,并未取得格力网上销售的授权,因此格力发现它在网上销售后随即叫停了。“我们手机现在依然是内部销售,并没有对外公开销售,我们在网上销售肯定会有统一部署的,我们自己的格力商城都看不到手机销售,经销商这时在网上卖是不合适的。”陈自力称。至于格力为何迟迟没有公开发售手机,陈自力称受制于产能问题,无法大批量供货,因此暂时无法公开销售。这次乌龙事件过后,在2015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6湖北格力经销商大会”上,董明珠再次大放豪言,她声称格力手机2代将在2016年3月亮相,而且这款手机比苹果iPhone6s还要好。从一开始雄心勃勃宣称2015年要卖一亿部,到打折到5000万部,再到后面透露可能无法完成5000万部的销量,最后格力手机1代被有意遗忘,如今,格力手机2代已经开始发货,但格力手机1代却从未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直到现在,到底哪些人买了格力手机一代,依然是一个迷。未来:igree能为格力手机挽尊吗?尽管遭遇了种种挫折,笃信品质、中国造的董明珠并未轻易放弃,如今格力手机2代已经正式上市,与前代相比,格力手机2代至少在硬件配置上收获了更多正面的评价。这款金色的手机售价3300元,硬件配置为:6寸2K夏普屏,采用2.5D弧面玻璃;4GB内存,64GB存储空间,支持UFS2.0技术;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4G;支持双卡双待;采用Type-C接口;快充;HiFi;处理器为骁龙820手机;后置摄像头16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800万像素;支持指纹识别;同时内置了格力开发的智能家居系统,支持温湿度监控。如果仅从配置来进行横向对比,新推出的这款格力手机并不输目前市面上已售的旗舰产品,而3300元的售价同样也处于一个较高的定价水准。尽管在硬件配置上有进步,格力手机的相关市场推广套路却一点没变,现在有关格力手机2代日销量10万,年销量破3600万台的言论已经出现,但格力手机2代处境并不乐观。从宏观层面来讲,智能手机市场已趋近饱和,即时是最早一批的玩家如小米,也面临持续增长的压力;而对没有品牌和技术积累的格力手机而言,甫一入场便打向中高端市场,对格力手机的销售会提出巨大挑战。锤子手机或许是一个值得参照的对象,2014年锤子科技正式发布Smartisan T1 手机,该款手机最低价为3000(不同版本价格不一样),但仅仅半年过去后,10月30日上午10点起,锤子Smartisan T1 手机开始降价,降幅达1000元。格力手机事实上面临着当年新入场者锤子手机一样的尴尬情境,虽然相较3300元的定价,格力手机2代的硬件配置可以算过得去,但与更加成熟的手机品牌厂商推出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更高的同价位手机相比,格力手机2代的优势是什么,是其需要回答的问题。显然内置一个智能家居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格力曾用产能不足问题解释格力手机1代始终未能公开发售,因此格力手机2代的产能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最终的销售结果。据知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的信息,格力手机二代为自己生产,格力在原空调生产线上开辟了四条手机生产线。这位从事手机代工相关业务人士认为,“格力的投入肯定有,但良品率不是随便搭个线就可以弄好的。目前的手机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的,搭建起来问题不大,毕竟现在已经是第二代了。但前期成本肯定很高,供应链、质量管控、生产效率都是问题。不过如果主要通过格力自有渠道销售的话,这几条线的产能应该可以满足。”一位手机行业分析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格力的品牌口碑还是有影响力的,如果渠道给力的话,格力手机活下去也许不是问题。”但董明珠寄予格力手机的期望显然不止于此:丰富格力电器的业务结构,降低空调业务营收下降带来的风险,是其力推格力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格力手机1代的发展路径来看,董明珠、格力并不充分了解手机行业的商业规律,企图简单复制原有的家电制造经验,但最终被证明失败。如今董明珠带着格力2代再次归来,其坚持的勇气可嘉,但格力手机2代究竟有什么样的未来,究竟能为格力带来什么样的未来,答案依然不是那么乐观。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谷歌重回第一,腾讯中国领先

    热点聚焦 2016-06-10
    6月10日,市场咨询公司MillwardBrown(明略行)本周发布了2016年的BrandZ品牌价值报告,列出了2016年全球最具价值的百大品牌。今年排名第一的品牌是谷歌(微博)。去年,苹果曾经从谷歌手中夺走了第一的排名,而今年谷歌再次领先。MillwardBrown是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Group的一部分,专注于全球品牌价值研究。今年的BrandZ报告显示,谷歌的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一,苹果位居第二。上榜的3家移动设备厂商分别为惠普、三星和华为。惠普今年下降3名,排名第42。三星排名第48。而华为今年出现了大幅上升,排名上升20位,达到第50。在前20名排名中,科技公司占大部分。共有14家中国公司入选。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排名最高,在总榜单中排名第11,阿里巴巴第15,比去年下滑5个名次;百度第29,比去年下滑8个名次;京东今年首次进入榜单,排名第99。以下是今年榜单中前20名排名:1.谷歌,品牌价值2291.98亿美元,上升1名2.苹果,品牌价值2284.60亿美元,下降1名3.微软,品牌价值1218.24亿美元,排名不变4.AT&T,品牌价值1073.87亿美元,上升2名5.Facebook,品牌价值1025.51亿美元,上升7名6.Visa,品牌价值1008.00亿美元,下降1名7.亚马逊,品牌价值989.88亿美元,上升7名8.Verizon,品牌价值932.20亿美元,下降1名9.麦当劳,品牌价值886.54亿美元,排名不变10.IBM,品牌价值862.06亿美元,下降6名11.腾讯,品牌价值849.45亿美元,排名不变12.万宝路,品牌价值841.43亿美元,下降2名13.可口可乐,品牌价值803.14亿美元,下降5名14.富国银行,品牌价值585.40亿美元,上升2名15.中国移动,品牌价值559.23亿美元,排名不变16.通用电气,品牌价值540.93亿美元,上升1名17.UPS,品牌价值498.16亿美元,上升1名18.阿里巴巴,品牌价值492.98亿美元,下降5名19.迪士尼,品牌价值492.29亿美元,排名不变20.万事达,品牌价值461.41亿美元,排名不变以下是榜单中中国公司详情:11.腾讯,品牌价值849.45亿美元,排名不变15.中国移动,品牌价值559.23亿美元,排名不变18.阿里巴巴,品牌价值492.98亿美元,下降5名27.工商银行,品牌价值336.37亿美元,下降5名29.百度,品牌价值290.30亿美元,下降8名46.建设银行,品牌价值196.17亿美元,下降5名50.华为,品牌价值186.52亿美元,上升20名57.平安集团,品牌价值169.10亿美元,上升11名59.中国人寿,品牌价值167.12亿美元,上升3名62.农业银行,品牌价值163.31亿美元,下降12名71.中国银行,品牌价值138.03亿美元,下降6名72.中国石化,品牌价值132.06亿美元,下降9名83.中国石油,品牌价值123.41亿美元,下降12名99.京东,品牌价值104.96亿美元,新入榜在科技公司中,排名上升较快(上升超过7名)的包括Facebook、亚马逊、埃森哲、华为、PayPal,新入榜的包括京东和Adobe,而降幅较大(下降超过7名)的包括百度、西门子和eBay。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