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言者说,2045年人工智能的摩尔定律将被打破,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形成怎样全新的秩序

    热点聚焦 2016-07-20
           当我在桌面上挥动胳膊,就可以修改文本信息流的方向。       当我专心阅读的时候,屏幕就会出现提醒,而新闻也会显示出更多的章节。       整个房间所有的物体都如同眼睛一样盯着我的各种行为,主动为我送上我想要的资讯。       在高速公路上,沿途经过的建筑,往往只显示针对我的广告,因为他们认识我的车。       ……       美国硅谷互联网科技界的预言帝凯文.凯利,在他的新著作《必然》里用整整一个章节的内容来阐述当人工智能与媒体融合而可能产生的场景,简直如同做梦一般。在凯文.凯利看来,这将是塑造未来30年的趋势必然之一。       人工智能先驱、未来学家雷·科兹威尔也有类似的预言:到了2020年,我们将成功通过逆向工程制造出人脑。2030年末,计算机智能将赶上类。2045年,人工智能会掌管全球科技发展。至此之后,人工智能的摩尔定律被打破,科技将呈现爆炸式发展。       曾经奇点被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就在人工智能奇点来临之前,那些站在浪潮之巅的先锋者,如何审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局”?我们的世界又会形成怎样全然的新秩序?        看起来,未来一切都“人工智能”       有人说人工智能是从“smart”到“intelligent”,有人也说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这些答案都对,但都不全,人工智能就是未来的一切。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Robotics,IFR)的定义,服务机器分为两类:专用服务机器(professionalservicerobot)和家用服务机器人(domesticuserobot)。其中,专用服务机器人是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如水下作业机器人、空间探测机器人、抢险救援机器人、反恐防爆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及其他特殊用途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服务于人的机器人,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据IFR预计,到2018年全球销售使用的个人服务机器人将达到3500万台,销售额也将达到200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将有2500万台,娱乐休闲机器人900万台。       这还只是服务机器人的规模和所涉及的领域,如果再加上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 可从另一项数据看到:到2020年,与“智能机器”技术相关的产品市场总营收将达到300亿美金。这就意味着:我们未来将被人工智能全面包围,甚至部分生活和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信,我们再看:2015年10月,Gartner公布了十大战略预测,提出2016年是数字化的时代,在智能算法和机器人驱动的世界里,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将被新定义;预计到2018年,20%的商业内容将由机器撰写;将有60亿智能设备联网;超过300万工人将向“机器老板”汇报;在增长最快的公司中,50%的公司中员工数将比智能机器人少。       而根据最近一项调查,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专家认为,2040年前将研发出人类级别的机器智能;90%的专家认为,这一技术将在2075年前实现。一些人工智能专家谈到了有朝一日对人类大脑展开“逆向工程”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有些杰出的科技领军人物警告称,该技术产生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认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这个结论算不上危言耸听,事实上人工智能发展正受以下四大“催化剂”作用加速前进:       1. 云计算快速发展,实现了大规模并行计算并降低了成本;       2. 大数据训练加速提升了人工智能水平,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和基础,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并逐步普及;       4. “人脑”芯片将从另一个方向打开人工智能的大门,这也许将是人工智能真正达到人类大脑水平的终极道路。        悄无声息,人工智能已经全面侵入人类生产生活       除了刚刚所说的,人工智能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并快速演变成各种形态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下我们接触较多的就有:       1. 硬件机器人,代表:NAO 机器人、优必选机器人       NAO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类人机器人,也是在学术领域世界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类人机器人。Aldebaran Robotics公司将Nao的技术开放给所有的高等教育项目,并于2010年成立基金会支持在机器人及其应用领域的教学项目。2007年7月,Nao被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的组委会选定为标准平台,作为索尼机器狗爱宝(Aibo)的继承者。目前国内图灵机器人已实现对NAO机器人的技术支持,为NAO机器人接入了具有最佳中文语义识别能力的图灵机器人,为其安装了一颗更加智能的“智慧大脑”。       国内这一领域的代表则是2016年的央视猴年春晚大放光彩的优必选公司,与孙楠同台表演《心中的英雄》的跳舞机器人阿尔法,名为Alpha 1S,由深圳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       2. 虚拟机器人,代表:微软小冰“Tay”、Hidi语音助手等       2014年,微软发布了一款名为“小冰”的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并进入微博、微信、米聊等第三方平台,通过与用户的不断聊天进行积累学习。据称,“小冰”集合了中国近7亿网民多年来积累的、全部公开的文献记录,借助微软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通过精炼的几千万条真实而有趣的语料库(此后每天净增0.7%),理解对话的语境与语义,从而实现超越简单人机问答的自然交互。只可惜很快就被“和谐”了。       时过两年,微软最近又推出一款名为“Tay”的推特线上聊天机器人,将其设定为一名19岁的美国少女,据说Tay能通过对话学习真实人类的说话方式,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好地与人类交流。但就在Tay上线仅仅16小时之后,微软就不得不将其紧急下线处理,甚至向公众道歉,因为这款聊天机器人开始频繁爆出粗口,其中不乏种族歧视、侮辱女性以及污秽不堪的词句。       HTC手机中内置的小hi也是一款非常智能的语音服务软件,能够帮用户打开应用程序、订日程、查询生活信息、发送信息等多种功能。此外还有小i机器人以及苹果手机用户熟悉的“聊天机器人”Siri,甚至Facebook不久前也对外宣称将发布自己的语音聊天机器人,并将在Messenger软件中加入此类技术。       3. 智能家居、代表:Nest智能温控技术、海尔智能家具控制系统等       Nest智能温控技术能通过不断地观测和学习用户习惯的舒适温度来对室温进行动态调整,并节约能源,即Nest依托于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能自己学习控制温度。此外Nest还会通过Wi-Fi和相关应用程序与室外的实时温度进行同步,内置的湿度传感器还能让空调和新风系统提供适宜的气流。当用户外出时,Nest的动作传感器就会通知处理器激活“外出模式”。而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是全球首个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它涵盖了整套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三大支撑:U+智慧家庭互联平台、U+云服务平台以及U+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只需12秒就可以实现与所有智能家居终端跨品牌、跨产品的互联互通。这是目前行业最快的连接速度,用时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40%。       4. 资讯机器人,代表:天机智讯、微信朋友圈广告       “天机智讯”是智搜旗下的一款资讯类APP,以“资讯机器人”为核心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式分析和可视化BI呈现的方式,可全自动化智能聚合语义相关的资讯,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天机智讯5.0版本设有“主题聚合”功能),能给用户提供一种“更全面、更深入、更持续、更解渴”的阅读方式,用户更能深入还原事件本身,每家媒体的观点、动态发展路径一应俱全。 另外“天机智讯”可基于用户自定义的主题追踪(机智讯5.0设有“一键追踪”功能),第一时间获取感兴趣的资讯,用户不用到处检索,只需看通过天机智讯为用户追踪的内容,就能找到用户想要的答案。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Feeds)广告推送也是基于自然语言解析、图像识别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用户朋友圈语言特性,以及朋友圈图片内容,根据对用户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分析来刻画用户画像,并决定投放何种广告,依托的也是自然语言解析和图像识别等AI技术。       除此之外还有谷歌、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博世的车载系统,甚至北京电信智能客服、“网易七鱼”的全智能云客服产品等都是人工智能领域巨头争抢、创业者人头攒动下的产物。        管中窥豹,看看还有哪些大趋势       1. 从当前看,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能否切中用户的刚性需求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背后能够给予多大的支撑。当下仍然是产品热,需求冷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所谓的智能硬件大多是“伪智能”产品,只是把原来功能性电子产品接入互联网或添加搜集数据的功能,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机顶盒等,换汤没换药。华泰证券正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杀手级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必然是建立在强大的AI技术支撑下的。典型的战略布局分别有:       (a)家电企业转型智能家居方向,以海尔和美的为代表;       (b)互联网新贵从硬件入口开始卡位,以小米和360为代表;       (c)互联网巨头从AI技术发力打造生态圈,以百度和谷歌为代表;       (d)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转型智能硬件的行业应用,以海康威视和大疆创新为代表。       另外天机智讯与微信朋友圈广告也是人工智能资讯服务的代表。       2. 目前人工智能商用仍然有限。除了Siri等语音识别功能等早期应用成果外,人类接受资讯的方式将加速进化。在凯文.凯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物体都可以用于资讯,而所有的资讯工具已经搭载上了人工智能,这就一跃而成了读懂你内心的“资讯机器人”:它通过媒体完成与用户需求的高智能匹配,从而不仅仅可以识别用户、发现需求并智能匹配信息供给,更重要的是生成了新的用户、创造了新的需求并很快又顺畅地满足了新用户的新的信息需求。这也意味着传媒业将从信息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资讯机器人’还可以应用到各种场景,甚至内置于其他机器人中而成为他们的‘最强大脑’。如今无论国际巨头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BAT,亦或是图灵机器人、小i机器人、天机智讯等创业平台都在重视智能对话、知识库、技能服务等功能的构建。       3. 目前除了受限于技术本身,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还受性价比影响。而控制成本其实和规模和摩尔定律有关,一旦技术问题被解决,成本自然就会降低,普及速度就会加快。所以随着提高计算机成本的下降以及搜集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       4.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极有可能是巨头与新贵共舞的生态格局,尽管国际IT巨头频频放“大招”但并不意味着创业者没有机会,比如无人机的大疆、硬件机器人的优必选、做资讯的天机智讯、甚至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格灵深瞳等,只要在垂直细分市场扎根下去,均有可能分得一杯羹。       在行业人士看来,当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到来,无论是专用还是通用领域,围绕“底层-中层-顶层”的技术和产品架构的生态圈将逐渐成形。其中:       底层为基础资源支持层,由运算平台和数据工厂组成;       中层为AI技术层,通过不同类型的算法建立模型,形成有效的可供应用的技术;       顶层为AI应用层,利用中层输出的AI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       每一层架构中,都有不同的企业参与,最终形成围绕AI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另外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极有可能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或许正是那句,人工智能,未来已来。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雅虎为何要卖掉自己?大概有三大理由

    热点聚焦 2016-07-20
    导语:如今,雅虎似乎自暴自弃了,将很快结束历时已久的竞购进程,从而将自己的核心业务抛售出去。这些核心业务包括搜索、电子邮件、广告和媒体等。《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发布文章,对雅虎抛售核心业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雅虎此举主要基于三大原因:丧失竞争优势、公司营收萎缩、面临股东压力。以下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曾经的互联网巨头——雅虎,在经历了10年的痛苦挣扎之后,一直未能在搜索、社交媒体和视频等领域找到克敌制胜的战略方案。如今,这家公司似乎自暴自弃了,将很快结束历时已久的竞购进程,从而将自己的核心业务抛售出去。这些核心业务包括搜索、电子邮件、广告和媒体等。竞购雅虎的潜在买家主要包括Verizon、AT&T、几家私募资产公司、Quicken Loans联合创始人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他还获得了沃伦·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资金支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雅虎要抛售这些核心业务呢?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失去竞争优势雅虎的价值取决于该公司各个业务的用户群,曾几何时,雅虎的用户数量大大超过了谷歌和Facebook。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雅虎因为竞争乏力,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广告营收和搜索流量被这些公司吞噬。二、营收萎缩经过了多年增长之后,雅虎公司的营收在金融危机后开始萎缩。当阿里巴巴于2014年上市时,雅虎从中获得了巨大利润,以致于该公司在阿里巴巴中的股权市值超过了雅虎本身的业务。众所周知,雅虎在阿里巴巴公司持有15%的股权。去年,雅虎亏损44亿美元,与此同时,该公司也进行了重组,包括减记像Tumblr等部分品牌的估值等。2013年,雅虎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umblr。三、面临股东压力2012年,还在谷歌担任高管的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被挖来担任雅虎首席执行官,以此来扭转公司的困境。在此之前,雅虎的数任首席执行官都遭驱逐,原因就是这些高管们一直没有把雅虎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拯救出来。梅耶尔在执掌雅虎大权之后,该公司股价一度反弹到自互联网泡沫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在去年,雅虎的市值却再度大幅缩水,而这一后果与梅耶尔几年来的无能无力息息相关,而这样的结果也导致股东们对梅耶尔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京东、天猫争做商超霸主的底气从哪来?

    热点聚焦 2016-07-20
    导语:仍处于低渗透率状态的线上超市成为新战场,“猫狗”两大阵营已经列阵。刚刚坐实换帅的消息,接棒天猫超市总经理职务的江畔第一次公开亮相便招来竞争对手隔空“抗议”。京东“借用”一名京东超市员工的口吻,质疑天猫超市已成为“线上第一大超市”的说法。而日前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又公开表示,要在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做线上线下第一。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口舌之争,实则是两大电商巨头抱团线下巨头后的底气,仍处于低渗透率状态的线上超市成为新战场。“猫狗”两大阵营已经列阵。打口水仗:均称商超第一没想到天猫超市在自家发布会上的一次平台介绍引来了竞争对手京东超市的强烈不满。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在天猫超市日前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天猫超市已经是网上超市的第一,并将在三年内达到千亿元规模,成为线上线下最大卖场。刘强东则在日前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表示,大家电业务今年将超过国美,明年将超过苏宁,而对于竞争最激烈的商超业务,正考虑如何在三年内结束商超之战,成为线上线下“双料冠军”。除了在目标上叫板外,江畔前半句对天猫超市现在是“线上商超老大”的表述也让京东方面不满。京东超市随后通过微信公众号“京东超市小报”发布的《京东超市员工致天猫超市江畔先生的一封信》提出了三点质疑。京东超市从销售规模、配送覆盖范围、招商合作规模三方面认为,天猫超市都难称“线上第一”。京东方面表示,天猫超市号称已是线上第一却没有公布相关数据,公开可查的数据是去年“双11”期间,天猫超市订单超过100万,而京东超市当天订单已超过了720万,今年“6·18”期间,京东超市商品销量超过1.7亿件。而且在覆盖范围等方面京东超市更具优势。不过,江畔在当天发布会上也表示,天猫超市希望做线上线下第一也并非只指销量,更多是在服务、品牌影响力方面达到第一。拼内功:拉拢传统超市日前刚刚牵手国际线下第一大商超零售巨头——沃尔玛,并拿下沃尔玛全资控股的线上超市1号店似乎让京东这次叫板更具底气。而就在天猫超市发布会当天,天猫超市也拉来德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零售批发超市集团麦德龙和快消品大佬宝洁等零售业巨头前来站台。电商巨头京东与天猫的对撕已变成一场集团战。京东日前与沃尔玛达成合作引发行业热议,其中,超市业务被视为双方最大合作点之一。江畔在被问及京东与沃尔玛合作后对天猫超市的威胁时谈到,零售业竞争无处不在,“欢迎公平的市场竞争”。而天猫超市当天发布的最新发展战略也充满了火药味。根据江畔介绍,未来一年天猫超市将加倍投入,启动“双20亿计划”。其中,20亿元继续补贴消费者,另外20亿元用于打造供应链、商品结构和服务升级。其实,近来双方在商超业务方面已进行了大量布局。日前与沃尔玛达成合作被视为在商超领域进行的一次大补血,而1号店本身的线上商超业务直接实现“互补”,并直接在华东地区称雄。此外,去年京东曾斥资43亿元入股国内商超巨头永辉超市,同样被看做是对商超业务尤其是生鲜业务的一次发力。而天猫超市则在疯狂联合国际零售巨头。据江畔介绍,进口商品是天猫超市深度运营的类目之一,天猫超市也将进一步巩固进口策略。今年4月,麦德龙已与天猫超市达成深度合作,包括麦德龙自有品牌在内的近百款精选商品和特色商品已进入天猫超市。德国Inferno、西班牙DIA的商品也进入上架倒计时。江畔表示,天猫超市在招商方面与天猫、天猫国际深度打通,今年内,天猫超市陆续与全球十大知名高端超市展开独家战略合作,十大海外超市的优质商品进入菜鸟天猫超市专用仓,为消费者提供当日达甚至半日达购物体验。对线下零售巨头和快消品牌而言,他们也乐于加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商超大战中。毕竟,这也是瓜分市场的一次绝佳机会。麦德龙集团电商总经理陶源表示,麦德龙正在打通“双通道”,一层含义是线上线下双通道,另一层含义是天猫国际和天猫超市,“在这里,天猫超市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陶源看来,天猫不仅可以帮助麦德龙打通“最后一公里”,快速铺向全国市场,同时也可以借天猫平台数据为企业规划提供支撑,并可探讨O2O业务。赌未来:寻求电商新增量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京东一次口水仗似的抗议,但深层次却表现出京东对于线下超市业务的看重。双方已经看得非常明白,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线上超市业务已是必争之地。今年一季度天猫超市悄然换帅被业内解读为天猫超市的一次发力。要知道,江畔曾在沃尔玛任职17年,在超市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江畔透露,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把天猫超市定位为继淘宝、天猫、聚划算之后第四个消费者平台,“对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据了解,天猫超市一直在执行“一路向北”战略,天猫超市去年来到北京,今年将攻下上海。“截至目前,天猫超市已扩张到11个重点城市,接下来会扩大到全国超过30个城市以上的重点城市,这就是整个天猫的城市战略。”线上超市的发展潜力是引发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原因。江畔表示,快消行业在线上发展非常快,但目前行业线上渗透率只有7%。超市业务品类具有高复购率等特点,这成为增加电商平台消费黏性的绝佳选择。零售专家、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表示,电商平台一直看重高增长率,这也是博得资本市场芳心的关键,“目前电商平台在大多数品类已经遇到了天花板,线上超市业务成为仅剩不多的增量市场”。作为京东最早的投资者,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因最早大手笔投资京东做自营物流而被业务所熟知,这次她又把宝押在了京东的品类扩张方面,尤其是商超业务。徐新坦言,商超业务作为零售业中最大的一块业务不可能不重视,“商超品类具有高购买频次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消费黏性,尤其对女性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为京东带来更多女性客户”。刘强东也在上述栏目中坦言,目前京东的运营能力做得并不是特别好,没有让消费者“逛”起来,“消费者可以在京东上找大量商品,但我们没有很好地排列和组织,给消费者建立逛的路径”。在徐新看来,商超业务已经到了电商平台必争之时。胡春才认为,在巨大的规模效应面前,电商平台已打破了线下零售的物理壁垒,电商行业也会尽显“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京东、阿里方面的争夺会更加激烈。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苹果再扩军 iPhone 7 Pro与iPhone 7 Plus齐入镜

    热点聚焦 2016-07-20
    导语: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虽然关于iPhone 7的传闻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但双摄像头版iPhone的出现恐怕是板上钉钉了。曝光的iPhone 7系列三款机型据科技网站AppleInsider报道,虽然关于iPhone 7的传闻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但双摄像头版iPhone的出现恐怕是板上钉钉了。不过,有一点一直困扰大家,那就是这家伙到底是替代传统的Plus机型,还是要成为苹果的全新定位产品呢?今天,微博上曝光的这几张照片给了我们答案。在图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三机同时出镜,两款大号机器也分别被标注为iPhone 7 Pro和iPhone 7 Plus。而此前传闻中的双摄像头和Smart Connector则出现在了Pro机型的身上。看来,苹果的iPhone 7系列这次要三机齐发了。三款机型的正面长这样虽然此次曝光的图片解答了人们心中的部分疑问,但眼尖的网友却惊奇的发现,原属于iPhone 7系列的三款机型背后却像iPhone 6s一样打了一个“S”的标志,难道传说中的十周年纪念版iPhone就长这样?传闻中提到的OLED曲面屏呢?激动人心的外形设计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有两种解释:1.这可能是苹果发给制造商的样机,打上“S”的标志就是为了起到迷惑的作用;2.这张照片中的样机是假货。两个月后,全新的iPhone就将正式与我们见面,无论这次是两款还是三款机型,苹果可能都会取消3.5毫米耳机接口。此外,一直让人头疼的16GB版本终于要扩展到32GB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