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创(直播版)教学案例03:直播销量是摆摊100倍,听90后手艺人讲述创业故事

    教学案例 2023-03-02
    “为什么景德镇的陶瓷一定要等外地人来到景德镇之后才能购买呢?”提出这个问题的姑娘名叫周馨,是一位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手艺人。她在抖音账号中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因此在抖音电商打开了销路。2月8日,周馨和其余4位不同领域的优质创作者代表来到抖音电商“寻找同行者”优质内容分享专场,跟大家分享自己日常创作的经历和体会。周馨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专业。大学期间,她和朋友创办了“大鱼瓷活”工作室,每周都会到当地的陶艺集市上摆摊蹲守客人。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聚集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手艺人,像周馨这样籍籍无名的年轻制陶人,想在这里“突出重围”找到一条谋生之路,实在是难上加难。2020年5月的一个周末,周馨照例搬了几大箱沉重的陶瓷品去摆摊。结果因为当天下雨,摊主比顾客还多,一件产品也没卖出去。那天晚上,沮丧的周馨将自己当天的经历拍成短视频发布在了抖音上,没想到这条自嘲的视频一经发出,短时间内达到135万播放量,点赞超2.5万次。网友纷纷评论——“原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就是专门做陶瓷的”“我去景德镇就喜欢买学生做的,创意无价”“开线上小店吧,我想买你的作品”……还有不少网友鼓励周馨通过抖音电商卖瓷器,省得每天搬来搬去,还卖不出去。周馨由此受到极大的鼓舞,开始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展示自己的作品,和网友交流创作心得。“抖音电商对我们就像是一个线上的展览馆。”周馨在活动现场说。以往制陶人只能通过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没有展览,作品就无法被人看到,更别提卖出去了。陶瓷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能办一两次展都属难得。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周馨为大家展示了陶艺制作过程中沉瓷、手工拉坯、喷釉、烧窑等工序,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件作品从无到有诞生的过程。后来,在网友的鼓励下,周馨第一次开了直播。尽管当时没有太多经验,直播间也只有30个人,但当天上架的商品竟然都卖光了,甚至有粉丝让她再找找,看还有什么能上架的都上架——正是这种驱动给了周馨坚持的力量。她意识到,在抖音电商卖瓷器这条路走对了。尽管工作室现在的产出无法满足用户较大的购买需求,但周馨坚信,坚持用心做好东西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因此,周馨和伙伴们开启了“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计划,到全国各地写生,回来后再把写生作品通过陶瓷语言表达。借助短视频和直播,他们向大家展示在雪山写生,在陶瓷上作画的过程,网友们也参与其中,仿佛在一起共创一件作品。如今,通过抖音电商,周馨工作室的线上销量是集市摆摊时的100倍。在抖音电商的创业经历,让周馨对陶瓷技艺的创新传承有了更多思考。在她看来,在抖音电商创作是传统手工艺从线下到线上转型的一次机遇,只要做出好的作品,输出的好内容,就一定会被人看到,“凭手艺也可以撑起自己的梦想”。来源:直播销量是摆摊100倍,听90后手艺人讲述创业故事
  • 网创(直播版)教学案例02:1.2万起步创业,如今靠直播种菜年入70万

    教学案例 2023-02-24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经济增长点,通过直播赚钱成为不少网络红人致富的新渠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网络直播涉及的内容千千万万,比较常见的有实时游戏直播、生活新鲜事直播以及美妆直播等。但是谁能想到,有人还开设了种菜直播,并且成为了赚钱的新手段。返乡创业发展蔬菜大棚今年30岁的谢志峰是山东单县高老家乡李桥村人,四年前他和妻子怀揣打工攒下的12000多元,回乡创业,发展蔬菜大棚。由于能吃苦,善经营,短短几年时间,就干出了一番名堂,年收入达70多万元。2004年,谢志锋高考落榜,在外打了几年工,生活不如意,他开始重新思考起职业选择,并逐渐把目光锁定在农村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上。2011年春,谢志锋辞职回到老家,与同为高中毕业生的妻子一起搞起了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夫妻俩拿着打工时攒下的12000多元钱,做了最初的投资——把家里的12亩土地,全部种上品种不同的绿色蔬菜。种了一辈子粮食的父亲开始不同意,谢志锋就给父亲算了一笔账。年关时,单县大超市里1公斤香菜的价格是16元多,1公斤小麦的价格是2.6元左右,1公斤香菜能买6公斤多小麦。半亩地种上香菜,冬季能收好几茬,收入3000-3500元,足够全家吃一年半粮食。在响当当的数字面前父亲没了意见。得到了父母的初步同意,谢志锋的蔬菜大棚终于建起。经过1年多的经营,谢志锋的大棚蔬菜逐渐走上了正轨。他年轻,学东西脑子灵,观念也新,这体现在卖菜服务中。做买卖时,他从不与顾客争吵,也不缺斤短两,而是在蔬菜品种、质量上做文章,最大限度地让顾客满意,争取成为自己的回头客。从蔬菜大棚建成第一年起,他的蔬菜一直卖得不错。2009年他获得纯利润4万多元。家门口创业成功,更增添了他的信心。意外发现网络直播2013年底,谢志锋种植的西红柿因品相、口感好,受到了当地一家餐馆的青睐。谢志锋适时邀请餐馆的老板来自己的蔬菜大棚参观。餐馆老板感受颇深,当即签下了一年用量250公斤的订单。这打开了谢志锋的思路,他意识到,绿色蔬菜,无公害管理就是打开市场的法宝。必须把自己生产和管理的过程推介出去,赢得更多人的青睐。2014年春节前,很多人都忙着置年货。谢志锋却把心思全部用在了网络上,思维在现实的绿色蔬菜和网络世界中反复切换。他忙着从网上下载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视频,并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安装了摄像头,将绿色蔬菜的无公害种植全过程进行网上直播。他还建立了“鲁西南蔬菜群”,跟200多位同行业的“QQ好友”分享蔬菜种植、买卖动态等行业信息。此外,他还利用春节,给自己的新老客户,发送祝福的网络贺卡,以稳定联系。2014年春节刚过,2家老客户便提出了续单要求。网络卖菜与骑摩托车上集卖菜,成为两条主要销售途径。自2013年起,谢志锋管理的蔬菜大棚每年平均赚10万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可赚得多。”谢志锋说。3本地销售难,打入外地市场是王道“刚开始镇上发展大棚蔬菜比较少,大多数的蔬菜都在当地销完了,但自2014年开始,镇上发展大棚蔬菜越来越多,镇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谢志锋说,这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大“走出去”的量,但“走出去”还面临着品种少、量少的难题。所以,自2014年开始,一方面他开始张罗着扩建大棚以及露天面积,另一方面找有合作意向的合作社一同将产品卖出去。谢志锋介绍,到了2015年,自家大棚面积达到了50亩,品种多起来以后,产品销路也越来越好,现在南京已成为谢志锋最大的销售地。“这两年,平均每年的收入可达70多万元。明年我准备再扩建30亩左右的露天蔬菜。”谢志锋自豪地说。来源:90后山东农民1.2万起步创业,如今靠直播种菜年入70万
  • 网创(直播版)教学案例01:线上“皮蛋大王”养鸭卖蛋,产值近2亿元

    教学案例 2023-02-15
    18年前,身为家中长子的“90后”农村娃蒋龙,从1200只鸭苗起步,过上了搭棚养鸭的生活。当时的他大概很难想象,到2021年,他已带着两个弟弟创建出湖北广水市的龙头企业——松淳蛋业,“触网”后卖出1.5亿颗皮蛋,变身线上“皮蛋大王”。在“触网”的皮蛋企业中,松淳蛋业是迅速崛起的“当红明星”,销售额连年增长,还连续2年入选拼多多皮蛋销售榜前三,复购率稳居前茅。目前,松淳蛋业以养殖加工、电商销售等板块,带动了千余人就业。已是公司董事长的蒋龙坦言,正是兄弟齐心,抓住了电商发展的风口,才有了这些“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成绩。传统模式难做,另辟蹊径做电商为了补贴家用供两个弟弟读书,蒋龙14岁就开始跟着同村人养鸭、卖蛋,“当时在地里搭了个棚,就开始干了,每天放鸭、喂鸭,收入倒也过得去。”十年前一次鸭蛋滞销让蒋龙意外开启了皮蛋生意。为了降低饲料成本,2011年,蒋龙牵头与村里另外6名年轻人成立了养鸭合作社,尝试标准化规模养殖,2012年夏天,合作社鸭蛋产量得到提高,却因销售渠道有限、本地市场供给过剩等因素,出现滞销。盛夏,鲜蛋保质期通常只有几天,而皮蛋的保质期可达6个月甚至1年。为了不让鸭蛋烂在仓库里,蒋龙决定自己腌制皮蛋。他四处拜师学艺,找到了十几种配方,经过反复琢磨、多次改良才终于试出满意的配方。腌制皮蛋能延长鸭蛋的保存期,但销路依旧是个问题。2015年,蒋龙带着二弟蒋川成立了公司,开始了专业化运营。兄弟俩分工,由二弟专职负责蛋鸭养殖、技术指导、饲料配送、鲜鸭蛋收购等养殖板块的事,蒋龙则负责综合管理,去外地一家家的跑销路。2017年,农产品+电商模式逐渐火热,蒋龙发现越来越多人在电商平台上卖起了水果等农产品。“原来我觉得皮蛋利润低,不像衣服鞋子那些。但是后来发现网上鸡蛋都有团购单了,那我为什么不试试皮蛋呢。”蒋龙说。专业的事还得找专业的人来干。蒋龙想到了学电子商务的三弟蒋帅。大学毕业后,蒋帅去电商平台工作了一年多,已积累了一些电商知识和实操经验,正适合跟大哥、二哥一起创业。蒋龙说,两个弟弟的加入,让他感觉有了得力的臂膀。三兄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2021年松淳蛋业整体产值已接近2亿元,其中30%销售额来自电商。电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蒋帅记得,公司开的第一家旗舰网店就在拼多多。“2017年我们放上购买链接的第一天就卖了500单。”这给了蒋帅坚持开拓电商店铺的信心。然而三兄弟的电商之路走的并非一帆风顺。头两年线上销售一直不温不火,甚至赚不到什么钱。蒋龙分析,前期制约销量的重要原因是皮蛋在运输过程中的破碎问题。“如果消费者收到的是破蛋,以后还怎么敢网购皮蛋?”起初他们使用的快递包装只有一层泡沫盒,皮蛋经长途运输后破损率很高,不少订单都被全额退款,不但一分钱没赚还要搭上运费。“问题出在包装材料上,电商零售面对千家万户,这个钱不能省。”为了解决包装的问题,蒋龙想了不少心思。几经尝试,他在泡沫盒外又加了特殊定制的一层纸盒,问题才迎刃而解——一盒蛋从三层楼高度扔下来,皮蛋个个完好无损。“除了外包装,还要做好标准化生产,尽量让送往全国各地的皮蛋都保持相同的高品质。”蒋龙介绍,前期主要是自产自销,严格把控鸭蛋品质。“触网”后迎来销量大爆发,也不能降低产品质量。蒋龙对标准化的重视是曾经的教训带来的。“有一次调配方,茶叶给多了,腌制出来的皮蛋卖相很差,即使卖出去也容易被退货!”吃一堑长一智,他立即统一配方标准,购置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规范加工程序。在松淳蛋业的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鸭蛋码入全自动裂纹检测机和鸭蛋检测清洗机内,经过光选分级、裂纹检测、下缸浸泡、清洗风干等一系列步骤后,一枚枚皮蛋被喷上“松淳”商标,打码出厂,装进快递盒,发往全国。经过不断摸索,2019年开始,松淳蛋业的网店销售额得到稳步提升,从刚开始的200多万,到2021年线上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如今,光在拼多多一个平台上,三兄弟就开了十家店铺,稳定的产品质量让其旗舰店在平台的销量和好评榜上常居前三。发力直播,继续扩充产业链“这次给家人们分享的是我家乡特产——湖北广水市的无铅工艺松花皮蛋。咱家用的都是河溪里散养麻鸭产的蛋,口感不麻不涩,鲜嫩爽口。”4月8日,在拼多多松淳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主播举着印有“松淳”字样的皮蛋熟稔地介绍着。只见她随机拿起眼前的一枚,小心剥开,皮蛋表层的松花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晶莹,轻轻一掰,诱人的溏心缓缓流出。记者发现,主播手中这款松花皮蛋刚上架不久,拼单已超过十万件,有1.8万名“回头客”。由于参与拼多多百亿补贴项目,该款皮蛋的价格比其他时间实惠了不少。“直播卖皮蛋我们也是行业内走在前头的。”蒋川向记者介绍,目前松淳蛋业已拥有一支十余人的专职主播团队,以保证每天至少一场的直播,这些主播们的月收入最高可达2万余元。蒋川希望接下来能多招纳一些合适的主播,未来能更多地采用直播的形式卖货。未来除了卖皮蛋,三兄弟还想进军其他禽蛋加工产业,带动当地更多农户参与产业链。据了解,三兄弟所在的湖北是我国重要的禽蛋养殖大省,2021年该省禽蛋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8%,年总值约573亿元。4月初,湖北禽蛋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支持的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得到重点支持。广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魏平才介绍,在松淳蛋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带领下,广水皮蛋年产值近3亿元。未来,将按照全产业链的要求,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蛋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产品加工储存能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来源:发力直播,扩充产业链,线上“皮蛋大王”养鸭卖蛋,产值近2亿元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06:杨青:小“过道” 大作为

    教学案例 2023-02-09
    一、结缘微商——带娃创业“两不误”2017年,生完二胎的杨青辞掉镇上的工作,回家照看孩子。没有工资收入的她不甘心闲下来,一有空就在网上搜寻各种兼职信息。有一天她从网上看到一条招聘纸尿裤产品代理的信息,她想到:现在国家放开二胎了,纸尿裤作为一种育婴必需品,用户市场一定非常大。经过一番考虑,她报名做起了纸尿裤的销售代理。从事微商后,杨青很快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问题:朋友圈的不信任、文案的不新颖、以及送货和售后遇到的各种问题。万事开头难,只要肯钻研。她认真研究别人的朋友圈,学习文案编发技巧,并通过网络、电视、书籍了解产品有关知识,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经过一番不懈努力后,她掌握了很多网上营销技巧,获得了越来越多宝妈们的认可。有过销售经历的杨青在选品和销售上狠下工夫,产品经营范围从纸尿裤逐渐扩大到奶粉奶瓶、宝宝零食等母婴系列,卖的都是质量上乘、价格实惠的产品。就这样,她从一名新人微商小白,慢慢做到了品牌总代理,每月销售额保持在3万元以上,凭着自己的诚信、努力和坚持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信任和喜爱,也为她的下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运营站点——惠农服务“零距离”2018年5月,我县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招募农村服务站点运营人,在村委会的推荐下,杨青在自家“过道”里设立了白沙村电商服务点。场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在项目支持配上电脑、货架、制度、牌匾等运营设施后,站点布局井井有条,物品摆放整整齐齐,形象面貌焕然一新。从此,这个“过道”的一头连接着农户,一头连接着广阔的市场消费者,成为服务白沙村民的一个贴心“驿站”。“我干微商时,乡亲们非常支持我,我也会努力运营好这个电商服务点,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村民把需要的消费品从网上买回来,把咱们的土特产品,比如山楂条、板栗仁、山鸡蛋、栗蘑、羊肚菌、知了猴、蚂蚱等进行统一包装,然后线上销售出去。这里还能收发快递,顺丰、邮政、京东等快递天天来,快递费也便宜,大家都愿意到我这来发快递。代缴电费、水费、手机费,年纪大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也都来找我”。业务再忙也要坚持学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下乡活动和服务站长培训,杨青无论多忙都会按时参加。她说:“九山镇非常偏远,我们到县城需要1个小时,这种‘送课上门’的培训班特别好,既能学习电商知识,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杨青网络销售干得好,经营的电商服务点“人气”也越来越旺。经常有村里年长的老人挎着自己家的土鸡蛋来找她:“家里的鸡蛋吃不了,青子,你懂电商,能不能帮着给卖出去啊?”热心的杨青就通过网络帮助乡亲们卖村里的土特产。“我们这里产的这些土特产品质好,而且都是直接从村里大爷大妈那里收的,价格也实惠,客户认可,回头客也特别多”。三、电商销售——家乡特产“代言人”与当初经营的母婴用品相比,杨青觉得销售家乡的土特产更有意义。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杨青把主要精力放在土特产网络销售上,产品包括板栗、核桃、小米、玉竹茶和山蚂蚱、金蝉、豆虫等。她买了5个大冰柜,专门用来冷冻存放土产品。她深有感触地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九山镇山多,我卖的都是真真正正的山货。板栗和核桃是老乡们在山上种的;山蚂蚱和金蝉等也是他们从田地里抓的,品质好,数量不多;山蚂蚱、山山油是好多走出大山的城市人的童年回忆,特别抢手,有些还需要客户提前预定呢”。户晓的“能人”,乡亲们只要有了土特产,就会联系她。考虑到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不管数量多少,杨青都会上门收购,并当场把货款交到乡亲们手上。在跟随杨青上门收货时,听到一位老人感激地说:“自从青子帮我们卖这些山货,我们种的这些苹果、山药、栗子就不愁卖了,还能卖个好价钱”。粗略统计,自电商服务点运营以来,杨青从周边村庄收购的农产品金额10万多元。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杨青学会了蚂蚱酱的制作工艺。“我做蚂蚱酱用最好的原材料,把蚂蚱翅膀摘干净,清洗四五遍,用的圆葱、辣椒都是我自己种的,保证质量!”今年杨青注册了 “杨青农副土特产”抖音号并进行了蓝V认证,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宣传推广九山的优质土特产。她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电商,把本地的优质农副产品推出大山,推向全国。来源:电商创业故事丨杨青:小“过道”,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