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融钱,有人倒闭,生鲜电商业在进行着怎样的淘汰和洗牌?

    热点聚焦 2016-07-21
     生鲜电商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淘汰赛。 “生鲜电商的格局已经从春秋进入战国,从百家争鸣进入全面整合。” 本来生活网创始人喻华峰说。 就在今年7月,本来生活网宣布完成了C和C+轮共计1.17亿美元的融资。 但亿元级别的融资在“烧钱”严重的生鲜电商行业已不罕见。除了本来生活以外,易果生鲜、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每日优鲜等公司均获得同等级别融资,数额在1至20亿元人民币不等。 拥有了这笔融资后,喻华峰也许会稍稍松一口气,至少他已经得到了进入下一赛段的筹码。但有些人却不那么幸运。 坏消息 自2015年年底开始,生鲜电商行业不断传出一些坏消息。首先是拉卡拉电商,在提供社区生鲜速达服务近半年后,紧急叫停了该业务,甚至直接解散了电商团队。 随后,由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创办的生鲜电商网站Dmall(多点)在今年三月开启了近50%规模的裁员,由2900人压缩到1500人左右。除此以外,曾经的生鲜明星创业公司一米鲜、爱鲜蜂等都先后曝出业务调整和裁员的新闻。 更多的公司甚至没能熬过这个资本紧缩的寒冬。根据 IT 桔子的数据,仅 2015 年进入生鲜电商市场的公司就有 34 家,但经过一年的试水,水果营行、特土网、采购兄弟等数十家公司接连倒闭。直到2016年4月,曾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宣布倒闭,让这个行业的“幸存者”们倒吸一口冷气。 4月7日,美味七七全体员工收到了公告,其中写着“公司运转已经严重困难,已没有能力支付包括员工2016年3月份薪资和绩效在内的所有资金。” 宣布倒闭的前一天,公司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和基本的运转。事后许多供应商和离职员工对媒体谈到美味七七的“突然倒闭”,却一致表示,此前已经对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些担忧——过快的进行规模扩张、高居不下的物流和仓储成本以及创始人本身的决策失误,都让人感到情况不妙。 被拖欠的除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还有200多家供应商总计超过2000万元的货款、大量还未来得及配送的消费者购物订单、几万名用户近600 万充值卡再也无法兑换。 “如果‘美味七七’这种规模的公司都没能扛过去,同行业其他公司也不会太乐观,或许会重复它的命运,”一位生鲜电商行业的从业者告诉36氪记者,“高昂的物流、仓储成本,已经足以洗刷掉大部分初创型生鲜电商公司。” 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但资本似乎并没有因“美味七七”的倒闭而收缩,相反,在用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融资金额开启了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几乎是和“美味七七”倒闭的同一时间,每日优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网和易果生鲜先后在三至五月宣布了新一轮的亿元级规模融资。其中易果生鲜得到了阿里巴巴和KKR的 2.4亿美元至2.8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为生鲜电商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相同的事件也在同一时间上演。Google推出Google Express提供生鲜当日达服务,Uber利用车辆资源做起了全城配送,但也有杂货生鲜配送商Instacart因为物流成本过高而进行裁员和减少补贴的糟糕消息。 这是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交替发生的时代。但对于生鲜电商的行业来说,众多公司之间的竞争才刚刚走完了“热身赛”而已。 AC尼尔森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白皮书》中则指出,中国的生鲜电商还是一块未经有效开垦的处女地,目前中国的生鲜电商渗透率仅1-2%,而服装行业的渗透率高达20%-3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该报告称,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需求提升,供应方产品质量、配送体系和购买渠道的建立,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支持等,都能在近一两年内加快生鲜电商的渗透率,“2017年有望超过1000亿规模,并在2018年站上1500亿的高峰。” 由于市场存在高速增长的潜力, BAT们也开始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在近一两年内争夺进入生鲜电商的门票。除了阿里巴巴投资的易果生鲜以外,腾讯选择了每日优鲜,百度投资了中粮我买网,京东选择了天天果园,互联网巨头们所能给予的帮助除了资金,还有来自电商、社交、搜索等平台的流量。 这个帮助至关重要,它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生鲜电商公司们因行业竞争而高居不下的流量成本。“平台的导流意味着规模订单的规模提升,只有在这个情况下仓储和运输的高昂成本才有可能被摊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生鲜电商平台倾向于和巨头们合作,”一位从业者说。 “95%的生鲜电商都是亏的,”易果生鲜市场副总裁姜骅告诉36氪记者,“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没有达到规模化亏损就越来越严重。”他表示,今年能拿到融资的都是已经实现初步规模化的企业,剩下的中小型更垂直的企业,“渐渐就玩不动了。” 亏损,以及越来越高的赌注 亏损的问题,在生鲜电商行业是个历时几年都未能解决。这一来是由于冷链物流和仓储高居不下的成本:生鲜产品保质期有限,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腐坏变质、挤压损坏,损耗率高。 因此,一些较有经济实力的生鲜电商公司选择自营物流、自建仓储。通过配备冷藏库、冷藏车、冷冻车降低损耗率,为了提高物流效率,还必须增设微仓增加配送范围、增加物流人员。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一个配备冷冻、冷藏、恒温等不同温区的专业仓库,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每年租金在540万元左右。一般一个一线城市至少要设立1-2个仓才能满足日常的仓储需求,仅年租金就需要1000万元至2000万元。 因此,易果生鲜需要巨额融资。安鲜达是易果旗下的生鲜冷链服务供应商,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和济南等六大城市设立了仓储超过六万平方米的7个物流基地,支撑易果生鲜平台上近3000种SKU,日均10万单的运转。这种级别的物流规模,成为了易果生鲜重要的行业壁垒。 粗略估算,如果想要达到和安鲜达接近规模的仓储水平,仅年租金就要耗费8000多万元。因此,在生鲜电商领域,多出现亿级规模的融资,近仓储就能花费掉大部分的资金,就更不用说物流、流量成本、网站运营等一系列费用了。仅仓储一项,就足以让资金短缺的中小型公司望而却步。 即使是这样的规模,易果生鲜也还未能在全部区域实现盈利。安鲜达总监牟屹东告诉36氪记者,目前安鲜达已经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未来计划给其他生鲜电商平台提供冷链仓储和配送服务。这和京东的逻辑类似,建立了自营物流后开放给第三方平台,也有可能成为易果生鲜除了电商业务以外的另一个盈利可能。 这很可能也成为一个无底洞。拓展新的市场,需要易果生鲜照搬一样的仓储和物流架构,何时这个规模才能大到足够覆盖成本,实现盈利,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即便是售卖3C、百货日用等较为标准化的产品的京东商城,也还是亏损的。 另辟蹊径靠谱吗? 另一部分公司采用了更轻的模式,依托商超、便利店,众包物流等,展开合作,以降低物流和仓储的成本。首当其冲的要数爱鲜蜂,此外还有本来生活网和天天果园在去年推出的O2O项目本来便利和天天便利,以及和沃尔玛、永辉超市等合作的京东到家。 喻华峰这么解释生鲜电商和O2O之间的结合。他认为,传统的B2C体系下物流速度、配送效率优先,很难让消费者实现上班下单,下班回家做饭的形式,需要线上和线下结合来做。 但这些B2C转O2O模式接连在近几个月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公司已经宣布暂停O2O业务,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启动裁员来缩减成本。包括美国生鲜商超配送商Instacart也开始裁员和降低补贴成本。 每日优鲜的COO曾斌曾分析过Instacart的模式和数据,发现在Instacart的客单价普遍较高,为100美元左右。此外,Instacart普遍和whole foods(美国生鲜超市)等生鲜类超市合作。 “Whole foods的毛利将近20%,也就是说客单价100美元时候毛利有20元钱,其中拿出6美元负担配送的费用也能够保证一定的毛利给Instacart,”曾斌表示,美国人的生活习惯普遍为一周购买较多数量的商品,因此客单价比较高,但国内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国内超市的客单价在30至50元之间,便利店则更低。根据永辉超市2015年年报显示,净利润约在2%左右。换句话说,即使永辉和京东合作后,愿意让利2%的利润补贴配送,也只能在50元中补贴1元。但据36氪记者此前从京东众包物流的配送员处了解到,平均配送员一旦的补贴在3-4元不等,换句话说,京东到家在商超配送方面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无论是和便利店还是超市合作,从成本方面的估算模型是类似的。此外,曾斌还指出,O2O的模式通常采用和众包物流、和物流配送商合作的方式进行服务。“表面看起来是一个联盟关系,但实际上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差别很难协商,此外,配送员和超市很难保证对货品负责,”他表示。换句话说,一旦货品出现损坏,受到影响的还是平台本身。 为了保障货品质量和配送速度,自营物流和仓储看起来还是比较保险的选择。但为了缩减成本,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灵活的调节。 每日优鲜的做法是覆盖多品类,尽量让用户可以在平台内一站式购买所需要的东西,但每个品类仅提供有限的单品。无论是鸡蛋、牛肉、牛奶、苹果,平台上会提供1-2种选品,根据供货情况进行更新迭代。 “比如爱氏晨曦这款丹麦产牛奶,由于它在国内的宣传推广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它在中国的销量一直不好,”但由于每日优鲜主推这款精选牛奶,短短几个月时间,平台销量已经占到爱氏晨曦华北市场销量的50%以上。“这款牛奶的采购量甚至超过物美,那么我就能从爱氏晨曦得到比较好的价格,给消费者的价格也会因此较低。” 这种设置一方面尽可能的覆盖了多种品类,另一方面各品类的产品保持精选,可以让增加该产品在平台上的销量,同时为平台向供应商争取足够有优势的价格。同时,也帮助中小规模的生鲜电商平台有效的控制SKU数量,减少库存风险。 未来会怎样? 尽管有人已经离开,但还是不断有资本和新创业者接连涌入这个朝阳产业,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逐步建立出生鲜电商的生存准则。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几年的洗礼,生鲜电商已经逐步对垒出一定高度的行业门槛。 “现在还只能说,这个行业已经逐步进行分化,但远远可能还没有到这个最后决出谁是真正的赢家,或者谁是最后的胜者这样一个地步,”曾斌说。 喻华峰否认了前段时间关于本来生活网谋求明年海外IPO的传闻,但他也承认本来生活网目前的融资还足够烧一年,但要获得盈亏平衡可能需要扛到2018年。 姜骅预测,以目前生鲜电商的资金投入和高昂的成本费用,到今年第四季度,还会出现一批新的融资消息。“比较好的企业还是会很有机会,但一些新的企业就会被逐步淘汰掉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亚马逊的物流新计划是,像Uber那样用兼职司机送货

    热点聚焦 2016-07-21
    导语:亚马逊想通过类似打车服务Uber的方式,找来更多的人帮它送货。亚马逊也在尝试用类似打车服务Uber一样的模式来送货,为此推出了名为Amazon Flex的项目,目前在英国、美国招募临时车主来送快递。这个招募更多的人来帮亚马逊送货的项目,跟京东今年合并的众包物流公司达达、外卖公司提供的众包配送服务都相当相似。这些招募来的临时送货员需要到当地的小型仓库中取货,用手机扫描包裹上的二维码确认送货地点。这个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项目从西雅图开始起步,已经在美国拓展了28个城市。最近还在开拓英国的伯明翰(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亚马逊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在Gumtree、Craigslist等大型分类信息网站上刊登招聘广告,针对这个新市场。Amazon Flex应用截图在美国,有车有驾照且年满21岁的人都可以申请。另外,申请人还需要一台用于安装Amazon Flex应用的Android手机,在应用上,他们能选择工作的时长(2-12小时),查看快递订单。此外,应用上还会显示预估收入、送货路线等。这些“Amazon Flex”车主不仅会送普通包裹,也会为亚马逊的1小时快递服务Prime Now提供服务。但后者收入会更高些,亚马逊预估为Prime Now送货的话,每小时收入在18-25美元(约折合120-166元),这部分收入已经包括了小费。从2012年开始,亚马逊就在逐步增强旗下的快递网络,也在加强对于这个网络的控制权。除去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外,亚马逊还开始组建飞机机队,建更多贴近消费者的快递站,跟更多的独立快递服务合作,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送货。做Amazon Flex只是亚马逊在建物流体系上最新的一步计划。而且,通过这种招募方式获得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以亚马逊声称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实略低于一位旧金山Uber司机平均收入。对于亚马逊来说,在物流上花更多力气,就意味着它能处理更多的包裹。亚马逊亚马逊高管在今年一次财报会议中称,亚马逊称不是为了取代现有的合作快递服务,而是想要找到别的方式来处理高峰时期的订单。一个重要的事件节点是2013年圣诞节前夕,当时亚马逊的订单量远超过了UPS的能力。对于亚马逊来说,这能帮助它减少对于长期合作的快递公司UPS、FedEx的依赖,也能帮助它利用包裹流量,从这些快递公司处获得更低的价格。‍‍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Pokemon GO泄露军事机密 国家面前无游戏

    热点聚焦 2016-07-21
    导语:有外媒报道称Pokemon GO游戏或将“暴露军事基地”引发担忧,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称,该游戏确实有泄密风险,已发生了玩家闯军事基地事件。最近,一款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AR)的《Pokemon GO》手游风靡全球,不过有外媒报道称,该游戏或将“暴露军事基地”引发担忧。美国《星条旗报》报道称,该游戏确实有泄密风险,已发生了玩家闯军事基地事件。不过专家认为,游戏使用的AR技术用途广泛,应该大力发展。中国担忧“皮卡丘”泄密?Ubergizmo网站报道称,“精灵宝可梦GO”在全世界掀起一股风暴,并带着人们翻遍他们国家和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在中国,尽管该游戏还没有开放,但是有些人开始担心该游戏将成为一个安全焦点。报道称,据那些担心这个游戏的人说,他们担心这是日美开发的一个工具,通过看一看哪里不允许用户进入捕捉“皮卡丘”来帮助标注中国军事基地。报道称,这个推测是在某处放置一个稀有的“皮卡丘精灵”,如果没人试图去抓它,那么可以推断出所在地是一个限制进入的区域,很可能是一个军事基地。微博上的留言显示,“那么战争爆发时,日美能够轻易制导他们的导弹,而中国将被日美合作的游戏入侵摧毁。”“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担心只是限于极少数个人,还是政府确实相信他们所说的”。这款游戏是一款结合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游戏。游戏将手机拍摄的实景视频和虚拟生成的画面叠加,让玩家拿着手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虚拟出来的精灵。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虚拟现实方向负责人杨阳朝博士18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好确认这款游戏后台是如何确定精灵坐标的,有可能是游戏开发者将玩家拍摄到的典型性物品进行分类,比如草地、道路、商店等,然后将精灵放到对应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根据玩家所处地理位置来确定精灵的类型和位置,也有玩家指出跟气候、地形等均有关系。中美都在关注泄密风险关于这个游戏所带来的现实与网络双重安全风险已经开始受到关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家18日对记者表示,这款游戏确实有泄露军事机密的可能,比如玩家在三亚某海滩玩这个游戏,而随机生成的精灵坐标可能会涉及海滩周边敏感设施,玩家拍下周边照片并上传,就有泄密的可能。美国《星条旗报》网站一篇题为“《Pokemon GO》游戏引发安全关切”的报道称,风靡世界的“抓皮卡丘游戏”已引发了对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安全以及信息泄露的关切。报道称,由于要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虚拟精灵,这甚至引起一些玩家试图进入怀特·帕特森空军基地大门,当然最终被拒绝。报道称,关于这项游戏的“增强现实”技术的其他担心包括那些玩得兴起的玩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皮卡丘身上,未经许可进入私人领地或者迷迷糊糊地进入危险地点。专家:AR技术将改变世界杨阳朝介绍说,AR就是在真实环境中加入虚拟的信息,基础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物品识别出来,更进一步的就是实时图像识别处理,未来你戴着AR眼镜走在大街上,看到什么东西就可以在眼前弹出相关信息,比如看到公交站牌就可以弹出车辆何时到达等交通运行信息。不过,这需要众多先进技术的支撑,包括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数据处理、传感器融合、数据传输、场景融合等多方面的研究。杨阳朝表示,目前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VR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应用,而AR技术的应用则刚刚起步。AR绝不是仅仅应用在游戏娱乐方面的技术,只不过因为在游戏领域大家最容易接受,所以可能是最先爆发的领域。但未来AR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工业制造、机械设计、军事等领域都有可能会广泛应用。AR技术未来会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戴着AR眼镜看到一款衣服就知道它的价格、品牌等信息,看到公交车就知道它的线路和时刻表等。目前,AR技术已经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星条旗报》17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纽波特钮斯船厂已经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帮助建造核动力航母。增强现实技术将代替图纸,极大提高设计和建造效率。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接受华润投资之后,新美大如何开始“下半场”?

    热点聚焦 2016-07-21
    央企和国资投资互联网公司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蚂蚁金服、Uber分别接受了国资背景投资者的注资之后,这一次轮到了美团-大众点评(以下称新美大)。继在今年初获得腾讯领投的超过33亿美元融资之后,新美大又得到了华润的支持。近日,华润旗下华润创业联和基金战略投资新美大,但未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后,双方将首先在外卖平台探索互联网+零售的新业态。双方的战略合作除资金支持外,华润旗下的华润万家、苏果超市、Tesco、OLE、Vango便利店以及太平洋咖啡、华润堂等上万家线下零售门店都将集体“搬入”美团外卖。这显示出,华润开始借助大型互联网平台加快线下到线上的转型。不过,此前一直处于困境中的华润万家能否凭借与新美大的战略合作顺利完成突围还有待时间验证。而对于新美大来说,作为一家典型的O2O公司,借此次融资为“下半场”的竞争增加筹码才是最大目的。王兴口中的“下半场”就在宣布融资消息前,新美大CEO王兴在内部发表了一次讲话,他提到“线上线下的高度结合”将会是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王兴在讲话中提到,中国互联网刚刚进入“下半场”。早期互联网做的都是纯线上的事,慢慢发现光做纯线上的事情不行了,就开始往线下走。“我们做了O2O,但从开始到现在,我们也只做了很薄的一层,主要还是线上引流,也就是帮助商户做营销,做整个产业链最后的那一小段。”他表示,往后看,“互联网+”要做的是各个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互联网化,不是仅仅停留在最末端做营销、做交易那一小段,而是真正能够用互联网、用IT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对比二者拥有的资源来看,华润下设零售消费品、电力、医疗、地产、燃气、金融等多项业务板块,2015年华润万家实现1094亿元销售额,全国共有门店3400家,而新美大在外卖、餐饮、酒店、旅游等多个垂直领域也都处于领先地位。两者合作在对于传统业态的改造上具有更多想象空间。可见,与华润的合作将会是新美大在互联网“下半场”中迈出的第一步。华润迫切需要摆脱电商困境对于像华润一样的传统公司来说,他们则希望通过一种更加“聪明”的方式摆脱零售市场整体走低的现状。于是,能够将线上线下充分整合的O2O模式成为了零售业的“救命稻草”。这在沃尔玛与京东联姻、家乐福自建网上商城、永辉被京东战略入股并入驻京东到家、物美与多点(Dmall)打通供应链和库存等举动上就可窥见一斑。尤其对于华润旗下零售品牌华润万家来说,“大而不强”的状态一度是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战略布局上,探索互联网O2O更是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说到华润万家的“大而不强”,要追溯到2014年5月华润创业(曾是华润万家母公司)曲线收购乐购的中国业务。当时来看尽管是强强联合,但现实状况却不如预期:在并购的第一年,华润创业的业绩就突然走向了下降通道,数据显示,华润创业2014财年净亏损约1.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08%。为了剔除业绩表现不好的部分并有利于双方业务整合,华润对乐购门店的调整一直未曾间断。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华润万家就相继关闭了多家乐购门店,乐购在内地的135家门店将统一更名为“华润万家”,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帮助华润万家走出困境。2015年3月3日,华润创业甚至发布盈利警告称,受累于收购巨亏的乐购中国业务的影响,公司旗下零售业务净利润将大降20亿港元。为了业绩发展,华润创业不得不将其除了啤酒产业外的零售业务剥离。同时,华润创业还试图通过对剥离的零售业务私有化扳回一局,但由于当时零售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其遇到互联网的崛起,华润万家再度陷入泥沼。线下的化学反应这种背景下,一直处于调整期的华润万家亟需通过互联网转型挽回局面。事实上,华润此前在零售与互联网的结合上做过不少尝试与突破,但效果却不温不火。早在2004年11月,华润旗下电商平台万家摩尔上线,主要为香港、澳门地区提供网上购物和生活服务,并于2009年扩展了中国内地及海外业务,但这个网站在2013年最终关停。2015年4月,华润万家在收购乐购后推出了“乐购express”,与传统便利超市不同的是,乐购express在卖场前区预留电商自提柜和电商中转站,提供消费者线上线下一站式消费体验。2015年5月华润万家再次上线了电商平台“e万家”,e万家依托华润万家的线下资源,与线下实体店打通融合,结合大卖场、社区店进行全网直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2015年11月,华润在深圳上线了速配服务“soon万家送”,消费者通过手机软件购物可以直接在家收货。此外,华润万家还入驻超市O2O平台乐来、华北区和华东区入驻小e到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商平台期已过,与其自搭电商平台,不如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来做。新美大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资料显示,美团-大众点评目前拥有近6亿用户,合作各类商户达432万,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级别的城市。截至2016年6月30日,美团-大众点评全平台积累的各类POI(兴趣点)信息已经达到2000万,6月日订单峰值已突破1150万单。合作后华润旗下的数千家零售门店可以结合新美大的技术、数据、运营能力,通过遍布全国的地推和配送队伍更加快速的发展互联网+零售的新业态。‍‍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