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6被黑遭锁定勒索,黑客却说没动数据不是犯罪

    热点聚焦 2016-10-20
    导语:史无前例的打击电信诈骗风暴下,黑客攻击个人用户并勒索,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史无前例的打击电信诈骗风暴下,黑客攻击个人用户并勒索,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近日,上海的张先生就因为iPhone 6遭遇黑客攻击,导致被锁定无法使用。张先生家里的其他苹果设备,因为用的是同一苹果ID,也连带都变成“砖头”了。黑客向张先生勒索580元,否则不予解锁,并称:“不怕你去告,只是把你手机给黑掉了,我们也没有动你的数据,我们不是犯罪。”对此,张先生向苹果公司求助。苹果公司,要求张先生提供iPhone购买凭据在内的一系列用来说明手机是自己的证明,并告知整个解锁流程需要一个月左右。没点奇怪链接,没输验证码,苹果ID就被盗了关于这次被黑经历,张先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一天早上,我坐地铁上班过程中,莫名其妙手机突然接到苹果推送的更新短信,提示iCloud需要更新,在地铁里手机信号不稳定,我就选择’以后’。苹果连续推送多条短信,我都选择’以后’,等到办公室在说。”张先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以后”就是要晚点开始更新,而不是现在开始更新。但黑客已经入侵了张先生的苹果ID,更改了他的相关登陆信息。张先生到达公司后,微信(张先生苹果ID使用的QQ邮箱,微信会提供QQ邮箱内容)显示了十几条苹果邮件。点击邮件后手机就黑屏了,随后手机屏幕显示一行字“你的手机无法使用了,如果想使用,请联系我,QQ*****”。张先生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手机被黑客黑掉了。苹果ID被黑客拿到,不仅导致张先生的手机无法使用,家里用同一苹果ID的其他苹果设备也变砖。随后,张先生用QQ跟黑客沟通,黑客开价580元,并称付款收到后就会给解锁,不给钱就不给解锁,“黑客很嚣张的,他说我们也不怕用户去告,不算犯罪,手机也还在你手里。”“他给我说,很多个人用户信息都是来自很多小的app,有的小app甚至主动对外售卖用户信息。我被黑之前,我什么都没有做过,也没有点击莫名其妙的链接,也没有输入过什么验证码。”张先生至今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派出所称无法立案,黑客公司化运作针对黑客黑手机的行为,眼下处理还是个难题。据张先生讲述,他为此前往派出所报案,值班的民警告知,个人财务损失2万以上或黑客同时攻击20台服务器才能立案,像个人手机变砖这种,无法立案。在多部门高压打击电信诈骗的大环境下,这些黑手机的黑客业务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前述黑客对张先生称,他们公司内部有分工,有人负责购买数据信息,有人负责黑,有人负责解锁,公司也有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确认收到你的费用后,我就给你解锁了。”黑他的这家公司,大概有七八个人。据这名黑客对张先生讲,他们公司每天都能黑掉几百台的设备。很多人为了减少麻烦,往往给客户打钱解锁,这让这些黑客公司活得相当滋润。李铁军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用户不仅要把苹果的ID要列为关键的信息,其他品牌手机的ID也非常重要,尽量做到多种认证,让黑客没有可乘之机。对于苹果1个多月的解锁流程,李铁军认为,苹果要非常确定这台手机是你的,才能给你解锁,如果草率给用户解锁又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工程师提醒:不要上不安全的公众WiFi,使用更安全的邮箱来设置苹果ID张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前两年也发生过用户iPhone手机被黑的情况。张先生一个朋友的iPhone一个月前也有被黑的经历。猎豹移动安全工程师李铁军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这种情况大部分都是用户信息泄露导致的,中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苹果ID的重要性,使用很随意。在不安全的网络中使用,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李铁军称,黑客惯用的做法是入侵不安全的网站,获取大量数据,黑客先洗号、脱库,去碰撞更有价值的信息,一旦碰撞成功,就得到了新的数据。相当一部分用户使用智能设备保护措施做得不到位。“苹果对app的审核很严格的,应该说iOS系统的app,恶意出售手机用户信息的可能性很小,用户更大可能还是在其他环境下信息被盗取的。很多用户没有启用官方的保护方案,比如账号的多重认证,导致ID被修改,账号被彻底盗取。”李铁军称,智能手机用户的ID一定要引起用户重视,草率地使用会导致安全事故。苹果零售店的维修工程师则对张先生建议,不要上不安全的公众WiFi,使用更安全的邮箱来设置苹果ID等等。去年曾有网易邮箱被黑客暴力破解,导致很多用网易邮箱绑定苹果ID的人手机变砖。
  • 网络盗刷出现新手段:点个链接卡里的钱就没了

    热点聚焦 2016-10-19
    导语:被盗刷的资金一般很难追回,由谁担责也存在争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于今年9月至2017年4月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信息专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打击网络盗刷银行卡。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不法分子通过电信技术、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银行卡信息进而盗取卡内资金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记者多地采访了解到,和以往窃取储户磁条卡信息后“克隆”卡盗取账户资金不同,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卡盗刷出现新特点,用户可能点个链接卡里的钱就没了。诈骗分子发木马短信据公安部经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5个月,全国立案查处窃取、收买、非法提供银行卡信息犯罪案件177起,同比上升4.5倍。银行卡信息泄露方式从以往的改装POS机、ATM机窃取数据和密码等,发展为利用黑客技术或伪基站、钓鱼网站等批量盗取方式。广东银行卡发卡量全国第一,银行卡犯罪占到全省经济犯罪的40%。广东省公安厅经侦局政委黄培富说,当前打击银行卡盗刷犯罪的战场正逐渐转向互联网,网上盗刷等犯罪发案数多,涉及金额大。记者在福建、湖南、广东等地采访了解到,在网上盗刷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以“订单出现异常需退款”发短信,或是虚拟银行客服号码发送“积分兑换”、“网上银行升级”等短信,诱骗受害者点击木马链接或登录钓鱼网站,获取受害者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窃取其账户存款。动态验证码易被盗取银行业内人士介绍,各银行基本都是通过动态验证码来保障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安全。但从发案情况看,看似安全的动态验证码也容易被诈骗分子盗取,造成盗刷高发。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陈鸿说:“储户点击手机短信中的木马链接后,手机上的通讯录、短信等个人信息全部被诈骗分子窃取。该手机其后接收的新短信也会自动转入诈骗分子的邮箱,银行发送的动态验证码很容易被诈骗分子掌握。”公安部经侦局向记者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2015年7月,犯罪分子利用重庆三峡银行研发的在线支付平台“三峡付”,3天之内窃取43名客户逾百万元银行卡资金。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民警调查还发现,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没有落实央行关于账户转账金额限制和实名制要求。诈骗分子窃取银行卡信息后,将卡内资金盗刷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并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手机充值卡、比特币等,再转卖套现。公安机关查处资金流向、追回赃款面临较大难度。网上盗刷银行多不担责据了解,被盗刷的资金一般很难追回,由谁担责也存在争议。福州中级法院近年来审理多起银行卡盗刷案件,该院民二庭相关负责人表示,储户和银行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持卡人对密码等个人信息泄露是否存在过错,储户对银行在安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举证能力较弱,在维权中处于弱势。记者在湖南、福建等地法院采访了解到,从司法判例看,犯罪分子窃取受害者磁条卡信息后“克隆”银行卡的,法院判决银行承担部分乃至全部赔偿责任的案例较多,但受害者被木马病毒入侵或钓鱼网站窃取银行卡信息后盗刷的案件中,银行不承担责任是多地法院的普遍观点。多名银行业人士认为,网络盗刷案件中,信息泄露的源头是受害者本人,很难认为银行方面存在过错。一些公安民警、银行业人士和法律专家表示,防范银行卡盗刷应当多措并举。储户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图片等信息;从银行的角度,要升级技术手段,包括改进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单纯依靠短信验证码进行资金账户操作的模式,采用更高防护技术防范盗刷,同时对反常资金流动加强追踪监管;公安部门应加强对伪基站犯罪活动的打击,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模拟银行、通信等部门号码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钓鱼网址的短信。
  • 苏宁阿里拟合建猫宁电商 苏宁易购持股51%

    热点聚焦 2016-10-19
    导语:线上电商1.0时代的“黄金十年”已是过去时,双线融合服务的2.0时代正在到来。昨晚,苏宁云商发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苏宁易购与关联方阿里巴巴中国拟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暂定名,简称“猫宁电商”)。其中南京苏宁易购出资5.1亿元,持有猫宁电商51%的股权,阿里巴巴中国出资4.9亿元,持股49%。苏宁云商表示,与阿里的战略合作逐步深入,双方在保持业务独立性的基础上协同各自在用户、平台、商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服务消费者、激能品牌商、赋能中小零售商,创新变革零售行业。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双方资源,公司子公司与阿里中国共同投资设立猫宁电商。在昨天启动的苏宁双11启动会上,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表示,线上电商1.0时代的“黄金十年”已是过去时,双线融合服务的2.0时代正在到来。
  • 苹果汽车,为何胎死腹中?

    热点聚焦 2016-10-19
    导语: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已经放弃了汽车研发计划。论美学和科技的结合,恐怕没有谁能够比苹果做得更好,如果能够有一辆极致、简约、优雅而兼具黑科技的汽车,那一定是苹果迷的福音,但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已经放弃了汽车研发计划。尽管苹果官方从未公之于众,但其造车计划在坊间传闻已久,包括从汽车界招兵买马、租用驾驶试验场地等,而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修改了电动汽车Project Titan的短期计划,暂时放弃了汽车开发,集中精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软件。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意味着苹果持续两年的造车计划以失败告终,人们期待的苹果牌轿车也随之成为乌托邦。异常低调的苹果牌汽车一点也不低调2014年9月,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接受PBC王牌经纪人采访时就曾表示,苹果正在从事一些秘密项目,而且外界还没有相关传闻。在随后的两年中,苹果被曝光的项目只有两个:苹果手表和Project Titan。考虑到苹果手表在库克接受采访时已经有大量报道,因此库克所指的秘密项目极大可能是苹果汽车项目。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各科技大佬进军汽车的元年,苹果率先发布了CarPlay,谷歌牵头组建了汽车开放联盟,百度、阿里、腾讯等也都相继发布了汽车相关的软硬件。现在看来,苹果在彼时不仅仅是开发汽车中控系统,其汽车计划也在同步进行,CarPlay是为整体泰坦计划服务的一部分。随后不断有媒体和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曝光苹果项目进展,包括从汽车公司如福特、奔驰以及特斯拉等重金挖来高管,苹果泰坦项目团队不仅有汽车工程师、设计师,也有苹果内部调来的大量软硬件工程师,从团队构成不难看出苹果汽车不仅注重外观、性能,同时也强调软件和自动驾驶系统。不过即使以苹果的号召力和资源调动能力,泰坦项目也并非一帆风顺,例如与车企的艰难谈判。苹果是一家轻资产公司,这一性质决定了苹果不会自建汽车制造厂,因此苹果需要找到愿意合作的车企,然而苹果与戴姆勒以及宝马的谈判都宣告破裂,原因都是在联合研发中谁占主导地位的分歧。依苹果以往的风格,自然不会在主导权上作出让步,而车企作为重资产公司也有说不的底气,况且苹果还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苹果最终退而求其次的找到了Manga合作研发电动车,后者无论是在市场还是研发实力上显然都不能与德系巨头相提并论,能够在苹果的泰坦计划中提供多大的帮助还是个问号。苹果造车梦破灭的原因有哪些?苹果造车团队用豪华来形容毫不为过,另外,苹果的现金规模也十分惊人,然而苹果依然在汽车项目上栽了跟头,归其缘由,则是汽车行业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供应链庞大一辆完整的汽车平均大约需要3万个零部件,由不同的供应商制造提供,而苹果虽然有成熟的供应链整合经验,但消费电子的供应链结构在汽车业面前实在相形见绌,这使得苹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汽车产业整合,况且以苹果的新手身份要获取供应商的信任同样十分困难,因此,苹果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与传统车企合作研发。车企不合作与CarPlay不同,泰坦的计划是整车项目,这意味着苹果与车企的关系更多的是竞争,因此合作的可能性有,但车企不会让出主导权,一来是可以利用苹果的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二则是防止苹果汽车在未来抢占市场。头戴光环久矣的苹果自然不会甘当绿叶,无奈之下唯一的选择只有市场份额小的车企,对这部分车企来说,与苹果合作的收益要远大于竞争的损失,但它们并不是苹果的理想合作对象。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成熟苹果汽车必须足够具有颠覆性才能在这一新领域站稳脚跟,因而泰坦项目在一开始就瞄着无人驾驶电动车方向,但无人驾驶并不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特斯拉上发生的无人驾驶事故更让人们担忧。经过多年的研究,泰坦项目在无人驾驶上并没有太大进展,而苹果不会冒险在自家产品上使用不成熟的技术,项目可行性遭到质疑。管理层动荡因为对项目发展方向产生分歧,2015年泰坦管理层发生动荡,项目主管离开团队,同时也引发了员工的离职潮。泰坦战略方向发生分歧的本质也是来自于技术的不成熟,新主管曼斯菲尔德上任后调整了泰坦与特斯拉竞争的发展方向转而以打造平台为主。虽然苹果并未放弃泰坦项目,但人们已经看不到苹果牌汽车上市的希望。但是,谁说苹果不会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