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国信创行业:多重政策利好,IT产业实现国产化

    热点聚焦 2022-12-14
    2022年信创行业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各大领域相继推进IT国产化和迭代更新。2021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将达27961.6亿元。信创行业发展黄金期已然到来。  市场规模:2025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突破2.7万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在2020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信创产业规模达13758.8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将达27961.6亿元。在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信创信息安全领域分析(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信息安全市场规模接近一千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24.2亿元。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指出,要促进网络安全需求释放,电信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的比例要达10%。未来,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因素共振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市场规范性逐步提升,网络安全行业将快速增长。  信创硬件领域分析(四): 服务器需求量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达1878.1万台。互联网、云计算、5G等行业迅速发展,推动下游各行各业用户对服务器需求量提升。中国服务器对储存芯片、处理芯片一类海外硬件产品依存度较高。中国专业服务厂商加速转型,加强渠道建设、产品布局、产业生态建设,未来将打破海外垄断局面。  中国信创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多重政策利好,中国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全面提速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始终围绕着数字经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核心技术突破、云服务、大数据等领域。目前国家刚刚步入“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条件利好中国信创行业发展。  数字化时代,IT产业实现国产化  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科技带来高效工作的优势凸显,各行业对应用软件和云服务需求增加,搭建生态协同平台尤其需要芯片、CPU等核心零部件;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国家对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国产化需求也十分迫切,目前党政军领域已经率先实现国产化,其他重点领域如金融、能源等也在稳步推进中。  科技发展升级,产业布局多元化  全球产业信息化革命兴起,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发展,给国内信创产品发展孕育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在政策支持下,国内已有不少技术人才参与芯片、CPU、软件等产品的研发过程,利于中国信创行业发展。  党政信创逐步完善,开始向民用领域渗透  近两年,党政信创从电子公文向电子政务推进、从省市延伸到街道县镇,建设日趋完善。信创产品逐渐成熟,从党政走向更广阔的民用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产品经过党政与信创行业打磨,产品性能持续提升,能够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逐步向民用领域开始渗透。来源:艾媒网
  • 周报:奈雪抄底乐乐茶 李诞入驻淘宝直播

    热点聚焦 2022-12-12
    商场2023年全国将新开501个商业项目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拟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501个,新增商业建筑面积4569.6万方,平均单体建筑面积9.12万方。从企业看,万达集团2023年拟开业商业项目达36个,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从城市上看,上海以34个拟开业项目呈现断层式领先优势。与去年相比,除上海外,剩余城市的拟开业商业项目数量均有所下降。西南明年计划新开63个商业项目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西南(川、渝、黔、云、藏)预计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为63个,新增商业建筑面积约667.31万方,平均单体建筑面积约10.59万方。其中,四川省的开业数量最多,达到23个,占据整个西南近的1/3。云南紧随其后,预计2023年将会有16个项目入市;重庆、贵州预计新开项目分别为14个和10个,西藏则预计没有新大型商业项目入市。华东明年计划新开193个商业项目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华东预计新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为193个,新增商业建筑面积约1504.16万方,平均单体建筑面积约7.8万方。江苏省的开业数量最多,达到50个,占据了整个华东的1/4,从近年来的情况上,江苏已经连续几年开业数量领跑华东。紧随江苏其后的是山东省,也有37个项目开业。上海34个,以“一城之力”挤进前三,其他浙江28个、福建21个、安徽和江西分别有13个和9个。全国12月计划开业71个商业项目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12月全国将新开商业项目共71个,其中已开业2个,试营业3个。新增商业建筑面积796.77万㎡,平均单体建筑面积约11万㎡。从区域来看,从区域来看,华东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王,共将开业41个商业项目,华南以11家开业项目的“成绩”紧随其后,西南将开业9家商业项目,位列第三。西北拟新开项目最少,只有1个。弘阳商业开启寻光纪5.0-与光同乘主题活动12月10日,弘阳商业延续品牌专属IP“寻光纪”,开启以“寻光纪5.0-与光同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馨光点亮双十二、弘光耀圣诞、弘光炬新年、弘光聚新春、心光满溢情人节,横跨五大节日,全国联动狂欢,对于后疫情时代正逐渐恢复活力的商业行业来说,弘阳商业不断突破边界,从情感营销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消费者画像,触达并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及社交属性的互动,以”Z世代”为核心,从场景、营销角度切入、赋能实体商业的发展新格局。快消大润发首个M会员商店体验馆正式开放12月11日,大润发M会员商店全国首店体验馆正式开放。目前,体验馆内亮相的商品有60多款,包括烘焙、个护、休闲零食、文具、家居等品类。据悉,该体验馆自开放后会持续营业至2023年4月底门店开业前。随着体验馆的正式开放,同步启动的还有会员商店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面向社会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据了解,大润发首家M会员商店坐落于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425号,总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拥有800个停车位,为扬州2023年重点引进项目。永辉再次减持中百集团,减持比例达5%12月8日,中百集团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11月22日至2022年12月7日,永辉超市及其一致行动人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永辉物流有限公司减持中百集团股份3405.1万股,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本次减持之后,永辉超市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由19.85%下降至14.85%。近期,永辉超市正在连续减持中百集团股份。从9月13日至今,永辉超市已经累计减持中百集团股份比例达14.87%。人人乐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连续三天涨停12月8日,人人乐股票再度开盘涨停。这已经人人乐连续三个交易日登上涨停板。12月7日晚间,人人乐发布关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人人乐股票价格于2022年12月6日、2022年12月7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51%。据悉,此次股票交易波动或与永乐商管公司拟要约收购人人乐39.29%股权一事有关。比优特加码布局大连市场,将新开四家门店12月8日,比优特商业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期已成功签约大连金州安盛购物广场店、大连庄河万达广场店、大连普兰店万达广场和大连甘井子万达广场店等四家新店。据悉,大连甘井子店预计12月17日正式开业,大连金州安盛店、庄河万达广场店、普兰店万达广场店将于2022年12月末-2023年1月初开业。麦肯锡:2023年中国消费势头有望复苏12月8日,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的消费势头有望于2023年开始复苏。报告指出,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为:中产阶级继续壮大;高端化势头延续;选择更明智,消费未降级;产品为王;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调研还显示,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本土品牌相较国外品牌“品质更好”,23%的中国消费者则持相反意见。电商李诞开启淘宝直播首秀12月10日晚7点20分,李诞入驻淘宝的直播首秀正式开始,直播商品包括沃尔沃、GUCCI、薇诺娜等数十个国内外大牌。其个人直播账号在开播前就吸引了2万多的粉丝关注蹲守,预热直播有百万人观看。12月11日晚零点,李诞下播之时,直播间场观超过1000万(在2022年的淘宝生态中场观1000万被视为头部直播间的基准线)。值得注意的是,但和双十一罗永浩直播间一样,交个朋友方面并未公布李诞的最终成交额。而来自淘宝的信息显示,在双十二新入淘主播中,李诞当晚交易额名列头部。交个朋友成立淘宝事业部:团队已有100人12月9日消息,据悉,直播电商机构“交个朋友”目前已经成立专注于淘宝直播业务的淘宝事业部,由崔东升负责,组建初期,团队规模已达100人。“交个朋友”方面介绍,作为头部直播机构,公司成立淘宝事业部是深耕淘宝直播业务的必然组织升级,目前“交个朋友”在淘宝直播拥有“罗永浩”“李诞”两大主播直播间。据了解,李诞计划于12月10日进行首播。交个朋友方面透露,目前,招商完成度超预期200%。马云卸任浙商总会会长12月7日,据世界浙商网消息,浙商总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杭州举行,选举产生浙商总会新一届理事会,马云卸任浙商总会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当选新一届浙商总会会长。聘请马云、宗庆后、徐冠巨、郑宇民为顾问。据了解,浙商总会成立于2015年10月,第一届会长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担任。寺库再被强制执行154万12月7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54万余元,关联案件为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信息显示,上海寺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目前,两公司均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额超千万。常熟每日优鲜被冻结1381万元财产12月5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悠易互通(北京)广告有限公司与常熟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财产保全法律文书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悠易互通(北京)广告有限公司请求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常熟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名下价值1381万余元的财产,法院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值得一提的是,常熟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存在近百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8713万。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个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总金额超1065万元。亚马逊取消零售部门新offer12月5日,据新浪科技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已开始取消其零售部门向新员工发放的offer,这一迹象表明,亚马逊的降本增效已经波及到零售部门。亚马逊全球亚马逊门店首席执行官道格·赫林顿领导的零售部门的代表本周开始给原定于明年1月开始工作的员工打电话,告诉他们其工作被取消。之前的报道显示,亚马逊的裁员主要集中于终端设备部门。但现在看来,这一举措已经蔓延到零售部门。亚马逊尚未对此置评。品牌11月新消费融资25亿:新茶饮彻底“输麻”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11月份新消费领域共发生5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近25亿元人民币。环比今年10月44起近27亿元融资,融资数量略微上升,融资金额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融资数量还是金额均下降。其中,食品饮料融资占比近四成,新茶饮赛道在新消费融资领域的比重已经持续下降,从融资轮次来看,以早期项目为主,资本更看重优势积累。来伊份官宣范丞丞为品牌代言人12月9日,来伊份正式官宣范丞丞成为其品牌的新鲜代言人,同时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了携手范丞丞演绎的全新新鲜态度大片。临近双十二,来伊份还启动了2023年货节,携手品牌代言人范丞丞推出“新鲜优果礼”。此次官宣代言人,对品牌而言,增加了更多曝光度;借势大力宣发,旨在获得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体现了来伊份年轻化的决心和目标。黄光裕卖股票向国美注资1.5亿港元12月8日,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与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为一家由公司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的公司)订立贷款协议,Shinning Crown同意向公司提供1.50亿港元的贷款。据悉,此款项为黄光裕此前减持股票所得,黄光裕拟免息无抵押支持上市公司的流动性资金,包括不限于解决员工部分工资问题。此外,国美也在想办法自救,据第一财经报道,国美电器决定在全国30个区域砍掉不盈利的小店,保留盈利的大店,同时放开加盟或者类加盟的形式,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另外,国美还在往直播电商方向进行转型。杭州原庆春电影大世界宣布正式闭店12月8日,杭州知名电影院浙影时代影城·庆春店(原庆春电影大世界)在其微信公号发文宣布正式关闭。关于闭店原因,庆春店在公告中做出了解释,“因东清大厦设施陈旧,已不能满足影院新模式经营条件。”资料显示,浙影时代影城庆春店于1999年8月8日正式开业,曾是中国第一家多厅电影超市模式经营的影院,也是全城第一家引入4D厅的影院,最辉煌时曾连续八年名列全省影院票房和观众人次双项冠军。庆春店闭店之后,浙影时代影城在杭州还有11家门店。亚玛芬再传上市传闻,安踏拒绝正面置评12月7日,据财联社援引外媒消息,安踏考虑将亚玛芬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知情人士说,安踏和联合投资者正与投资银行就IPO进行初步磋商,交易可能筹集约10亿美元或更多资金。他们说,包括私募股权公司方源资本在内的投资者,考虑最早明年上市。对此,安踏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就市场传闻发表评论。”中影CINITY宣布与万达电影达成合作12月7日,中影CINITY宣布与万达电影达成合作,万达电影将增建100个CINITY影厅。据了解,中影CINITY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高新技术格式品牌,2021年,中国电影完成了对CINITY相关公司的股权收购。此次与万达电影合作,是中影CINITY品牌发布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市场扩展。来源:联商网
  • 黄光裕救火:向国美零售提供1.5亿港元免息无抵押贷款

    热点聚焦 2022-12-09
    12月8日晚间,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公司与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为一家由公司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的公司)订立贷款协议,Shinning Crown同意向公司提供1.50亿港元的贷款。公告信息显示,贷款为免息及无抵押,初始期限为六个月,可由订约双方于届满前以书面形式延长。贷款所得款项将由国美零售用作一般营运资金。据悉,此款项为黄光裕此前减持股票所得,黄光裕拟免息无抵押支持上市公司的流动性资金,包括不限于解决员工部分工资问题。自去年12月底,黄光裕、杜鹃夫妇开始频繁减持手中的股票。据港交所数据披露,2021年底时,黄光裕、杜鹃还持有国美零售60.98%的股权。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1月,黄光裕、杜鹃夫妇共进行了15次减持操作,持股比例从年初的59.94%降至39.19%,套现金额超20亿港元。今年5月起,国美屡次传出欠薪、欠款、裁员以及高管离职等消息。国美零售年中报数据显示,国美员工已由2021年末的32278名减少到2022年6月末的25701名,仅在上半年就减员6577人。据了解,11月3日,在北京鹏润大厦国美总部的全员大会上,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表示:公司到12月底之前,只会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黄秀虹还补充: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会后公司会出具一份承诺书,员工可以各自去找主管签字。有国美内部员工表示,这是在变相逼人离职。而据报道,12月5日晚间,国美创始人黄光裕遭国美员工讨薪,近百名员工围堵在鹏润大厦36层的办公室。有国美员工表示,遭受围堵后,黄光裕于晚上8点现身谈判现场,他在谈判中出言侮辱讨薪员工,表示“员工不要脸”,导致多名员工与黄光裕保安发生肢体冲突,随后警察进行了调解。一名国美员工透露,二十多名讨薪员工代表先见到了国美电器集团副总裁魏秋立。谈判过程中,员工诉求国美发放9、10、11月份的工资,还有半年奖,绩效奖,以及把五月份之后的公积金补交上去。但魏秋立对此表示不满,并回复道:“你说的你有跟上司说吗,要讨薪也要先说上司说。”据悉,国美员工讨薪共持续八个小时,最后警方出面进行调整。不过,据《中国新闻周刊》,国美员工讨薪当日,黄光裕并未现身,也没有给出现在现场的高管任何处理意见。而国美现在拿不出一个能发钱的方案,也拿不出一个什么时候能发钱的承诺。另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国美人资部门已建立了与员工的沟通机制,近日将正式出台解决方案以妥善解决员工薪资问题。此外,近期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国美电器零售有限公司、国美电器内蒙古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7778万元,执行法院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立案时间为12月6日。据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当前被执行总金额约8772.73万元。国美零售还遭到股东清仓式减持。据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2月6日,国美零售执行董事邹晓春减持600万股,涉资101.1万港元。减持后,邹晓春最新持股数目为0股。处于风雨飘摇时期的国美正在想办法自救,最新的做法是关店“瘦身”。据第一财经,国美电器决定在全国30个区域砍掉不盈利的小店,保留盈利的大店,同时放开加盟或者类加盟的形式,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另外,国美还在往直播电商方向进行转型。据悉,11月24日,国美宣布将在全国各地门店陆续启动直播,并深化“全员推手”战略,积极发展直播带货的新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国美已经十分艰难。来源:联商网
  • 电商三巨头混战2022:有人守家,有人渡海

    热点聚焦 2022-12-08
    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作为三大巨头,总会被外界放在一起比较,到底谁才是电商界的“扛把子”?日前,随着拼多多今年三季度财报的发布,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家电商巨头今年Q3的成绩单已经全部出炉。一时,孰强孰弱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那么,在消费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三大巨头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到底如何?01京东总营收拔得头筹,拼多多净利润“一枝独秀”财报出炉,总营收和净利润成为衡量业绩表现的两大核心指标。从三季度总营收的数据来看,依然是京东位居第一。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的第三季度,京东取得营收2435.35亿元;阿里则紧随其后,总营收达到2071.76亿元;而相比前两家,拼多多总营收最少,只有355.04亿元。虽然拼多多在营收规模上与京东、阿里存在很大差距,但具体到核心电商业务上,拼多多增速迅猛,差距也正在进一步缩小。首先,在营收增速上,拼多多拔得头筹,达到65.1%。京东三季度营收增速为11.4%,阿里同比增长速度仅3%。而这也是拼多多最近一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其次,阿里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为664.9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711.31亿元同比下跌了7%。所谓“客户管理收入”指的是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为主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在拼多多财报中,广告和佣金收入分别对应的是“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以及“交易服务”的收入。其中,拼多多三季度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大涨58%至284亿元,交易服务收入大涨102%至70亿元。在净利润方面,拼多多无疑是最大赢家。财报显示,三季度,拼多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46%,达到了105.89亿元,这也是拼多多连续第六个季度维持利润正增长;京东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9.6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而阿里则出现了205.61亿元的归母净亏损。对于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本季度账面利润临时增加,部分项目的投入有所延迟,不能完整反映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拼多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助力科技创新与供给侧升级,用技术创造长期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虽然由盈转亏,但其亏损并非由电商业务造成的,而是因为计入了来自蚂蚁金服的投资亏损。因此,单从主营业务考虑,刨除投资公允价值的影响后,阿里三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338.20亿元,同比增加19%。所以,在盈利角度上,其实三大电商巨头都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作为互联网平台,除了总营收和净利润,用户数据也是反映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量为5.88亿,同比增速为6.5%。而在2020年三季度和2021年三季度,京东活跃用户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2.1%和25%。今年京东用户规模增速成三年以来最低,这也意味着京东的活跃用户增速滑入疲软期。阿里和拼多多的三季度财报中并没有披露用户活跃指标。阿里选择用被留存指标替代。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淘宝和天猫的“万元户”维持在1.24亿人,留存率达98%。02降本增效,阿里、京东选择守城打法无论是京东年活跃买家数的规模增速从双位增长断崖下滑至个位数,还是阿里、拼多多选择对这一数据闭口不谈,无一不在“诉说”着线上流量见顶、用户增长放缓的现实困境。尤其在消费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电商巨头们也在做出相应改变。降本增效成了阿里和京东的主旋律。这在财报中也有着直观体现。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阿里的市场营销费用缩减到223.59亿元,去年同期为288.57亿元,同比下滑22.5%。同样,京东营销开支缩减至7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亿元。除了在营销投入上勒紧裤腰带,裁员、降薪也是大厂们实现“降本”的一种方式。阿里财报显示,三个月内,阿里总员工数量减少了1797人。这意味着,截至2022年9月30日,阿里巴巴今年共减少了超1.5万名员工。同样,11月20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召集副总监级别以上的高管开会,提出年末对高管进行末位淘汰。11月22日,刘强东通过电子邮件致信全体京东员工,宣布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这是过去几年以来,京东第一次提出对高管进行全面降薪。此外,面对不确定的环境,阿里、京东不再追求烧钱扩张,而是以一种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新业务的开展,甚至会选择收缩做减法,裁撤掉一些业务持续亏损的地区。就像阿里在财报中不再提用户日活数据,正是其把经营重心从获取新用户调整为留住老用户的策略的一种体现。据了解,今年,阿里巴巴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全面收拢和优化了淘宝天猫的营销IP,砍掉了一些被认为投入产出比不清晰的项目,比如天猫正当红、天猫活力营、天猫精彩盒等,保留诸如618、99聚划算节、双11和双12等阿里S级大促活动,重点做强小黑盒、超级品牌日、会员日等日销IP。京东也在通过裁撤、关停等方式,完成新业务上的止损。比如,京喜拼拼自今年6月开始大面积撤店,原来在20多个省份展开业务,目前只剩下北京、山东、河南、湖北省份。11月底,京东旗下生鲜超市七鲜开始收缩,非核心区域关停退出。京东集团CEO徐雷在此前的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曾坦言,今年京东的利润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中的“降本”,如内部管理方面,明后年则将重点发力“增效”。03运营支出不降反增 拼多多重拳出击海外市场与勒紧裤腰带的阿里、京东相比,增长仍是拼多多的第一要务。因此,不同于阿里、京东逐渐谨慎的发展态度,拼多多依然四处征战,对外进击。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营销费用支出140.5亿元,同比增长了40%,主要用于促销和广告活动;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增长11%,创历史新高;一般和行政费用为9.066亿元,同比增长了171%,主要用于员工相关费用。拼多多CEO陈磊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盈利并不是首要任务,为了未来增长,拼多多还要继续投入。具体来看,除了在国内加大投入,迅速扩张,拼多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海外业务正是拼多多带来的新故事。今年9月初,拼多多在北美上线跨境电商平台Temu。据36氪报道,上线一个月后,Temu在美日均GMV突破150万美元,入驻商家数量达到近3万个,SKU在30万至40万个,涵盖了24个一级类目。在软件下载量上,招商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Temu在美国iOS系统下载量超80万次,位列美国市场购物类应用软件下载榜单第一;10月网站访问量达2158万次,环比增长189%。不过,目前国际业务的业绩尚未反映到拼多多财报的数据指标上。结语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电商“三巨头”都有各自的“烦恼”。面对挑战,有人选择“攻”,有人选择“守”,在未来新一轮交锋,究竟谁能率先寻得下一个增长点,占得先机?时间会给出答案。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