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征求意见 这些情况不退

    热点聚焦 2016-09-28
    导语:据工商总局网站消息,工商总局公布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工商总局网站消息,工商总局近日公布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商品销售者应当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不过有以下情况的商家可以拒绝。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征求意见这些情况不退实施办法对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作出了规定,包括:消费者定作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拆封后易导致商品性质改变、影响人身安全或者生命健康的商品;一经激活或者试用后价值贬损较大的商品;销售时已明示的临近保质期的商品、有瑕疵的商品。此外,办法还规定消费者退回的商品应当完好。商品能够保持原有品质、功能,商品本身、配件、商标标识等齐全的,视为商品完好。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而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功能而进行合理的调试不影响商品的完好。《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退款方式比照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经营者与消费者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购买商品时采用多种方式支付货款的,一般应当按照各种支付方式的比例以相应方式退款。除征得消费者明确表示同意的以外,网络商品销售者不应当自行指定其他退款方式。消费者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但是也要履行义务消费者采用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形式支付货款的,网络商品销售者在消费者退还商品后应当以相应形式返还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采用信用卡支付方式并支付手续费的,网络商品销售者退款时可以不退回手续费。礼包、套装或满减优惠活动中的部分商品退货,导致不能再享受优惠的,根据购买时各商品价格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征求意见稿》还规定,消费者退货时应当将商品本身、配件及赠品一并退回。赠品包括赠送的实物、积分、代金券、优惠券等形式。如果赠品不能一并退回,经营者可以要求消费者按市场价支付赠品价款。商品退回所产生的运费依法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与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对能够完全恢复到初始销售状态的无理由退货商品,可以作为全新商品再次销售;对不能够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无理由退货商品而再次销售的,应当通过显著的方式将商品的实际情况明确标注。《征求意见稿》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网络购买商品的特点,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有关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投诉、举报。《征求意见稿》强调,网络商品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擅自扩大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 谷歌将推新系统,安卓和Chrome OS七年之痒要结束了?

    热点聚焦 2016-09-28
    导语:有传闻称,谷歌将于10月4日推出安卓与Chrome OS 融合的系统,代号为“Andromeda”。有关安卓和Chrome OS融合的传言出现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在这七年间,除了传言和媒体热炒外,Google并没有推出更多有关两大系统平台融合后的实际产品。近日,Android Police编辑David Ruddock在推特上透露,谷歌将于10月4日推出安卓与Chrome OS 融合的系统,代号为“Andromeda”。传言第一次精确到日期,并且离这一天如此之近,可信度颇高。谷歌的Android和Chrome OS的合并是迟早的事情Chrome OS和安卓的“七年之痒”2009年,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Android和Chrome OS终将会进行合并。”谢尔盖布林的亲述开启了谷歌旗下两大系统平台的融合之路。2013年开始,Chrome和Android两大部门开始统一向负责Android、Chrome和Apps的高级副总裁Sundar Pichai汇报工作。随后,在2014年举行的Google全球开发者大会中,谷歌宣布了一项针对应用开发者的计划,这项计划让后者把Android应用转化成Chrome平台上运行的程序这中间的过程进行简化。在2015年11月,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将在2017年将这两个操作系统将合二为一,似乎坐实了传言。但是,谷歌在官方博客中否认了这一传闻:“重视网络功能的Chrome系统在教育以及办公市场仍然颇受欢迎,而且公司计划继续对其进行更多的升级。升级内容包括更新‘Material Design’用户界面,以及加入一款新的媒体播放器。”谷歌还表示,计划在未来发布更多的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这让传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在今年5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宣布:“Google Play商店马上就要登陆Chrome OS了”。并且在紧接着的6月份,Google官方就在YouTube上放出了一段长达23分钟的视频,专门演示了Google Play应用商店和一些Android应用运行在Chrome OS上的情景。Android Police编辑David Ruddock在推特上透露,谷歌将于10月4日推出安卓与Chrome OS 融合的系统,代号为“Andromeda”(仙女座)。而在Android 7.0 Nougat AOSP的代码中出现了“Andromeda”的字样,在名为“SurfaceCompositionTest.java”文件中也多次提到了“Andromeda”,疑为谷歌为融合系统测试。这是目前为止证明Chrome OS和Android系统融合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Google为什么致力于推进Chrome OS和Android融合?谷歌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它需要Chrome OS与Android的参与。在很多个公开场合,Google都曾无比真诚的表示:Google的愿望是连接一切。做搜索是为了连接人和信息、做社区是为了联结人和人,热气球、海底光缆、Nest以及无人驾驶......谷歌几乎所有的项目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连接有关,而与连接相对应的是割裂,不同系统之间的不兼容在谷歌眼里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割裂,这为Chrome OS与Android 的融合提供了动机。Chrome OS是Google为PC平台端打造的操作系统,处理器放在云端的Chrome主打轻、快、简,所有的应用不需要下载而直接供用户使用,但在Windows称霸的PC系统市场中,经过多年奋战的Chrome OS只有区区3%的市场份额,很难说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Android系统在移动端占据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是谷歌的一大宝器。虽然PC用户在活跃度上日益不敌移动端,但它仍然有着庞大的市场和不可替代性,谷歌需要在PC系统端有所作为,而现成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用户数量庞大的Android系统结合Chrome OS在PC端的优势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统。对谷歌来说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让用户认可新系统。Chrome OS虽然只有3%的市场份额,但都集中在企业和教育机构,谷歌不能直接放弃它;Android OS虽然在移动端享有盛誉,但在PC端是否能受到同样的待遇还是未知数。但Android系统有着成熟的生态,Google play也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这是最容易在PC端培养出用户使用习惯的突破口,因而Google孜孜不倦的在Chrome OS中演示Google Play的操作;而Chrome OS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谷歌愿意,现有客户同样可以享有Chrome OS原有的服务,以谷歌对效率的追求,新系统与Chrome OS极大可能共享一个云服务器。两大系统的融合不但不冲突,还能够互相支持,时隔七年,谷歌摸索出了一条接近真理的道路。新系统会带来什么?在对系统融合的道路上不仅仅只有谷歌,还有微软。不过微软的系统融合之路恰恰与谷歌相反——以PC系统的优势带动移动端的增长。从Win8开始,微软的系统融合之路开始变得十分明显——操作习惯趋向移动端,而到了Win10则达到了PC与移动无差别的地步,并且在应用上也能够支持互相移植,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系统。结果暂且不表,至少微软和谷歌这两大科技界的巨头在系统融合的观点上少见的达成了一致。一个统一的系统能够带来怎样的改变呢?首先从成本上来说维护一个统一的系统更节约。没有哪个系统能够一次性做到完美,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都有一个迭代的过程,每一次修补漏洞抑或功能更新的背后都是一群拿着高薪工程师的努力结果。因此,对同一家公司来说,维护的系统越多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而一个统一的系统因为采用统一的架构就会降低无谓的重复劳动,也就更加节约资源。其次,新系统能够带来更多用户。无论是谷歌还是微软,在PC和移动这两块最大的互联网领域内都有自己难以触及的地方,微软系统在移动领域马失前蹄,而谷歌系统在PC领域黯淡无光,这是制约两大公司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这两大公司都向双方比较薄弱的移动或PC领域倾注了大量资源,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抢占市场。由于PC和移动的用户特征都十分相似,因而用具有优势的一方资源带动另一领域的发展也是最成熟、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案。再次,互联网性质的科技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常常来自于用户数量。谷歌虽然黑科技频频亮眼,但其主要的赚钱手段还是得靠广告。而对用户的经营除了增加新用户之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用户粘性。一个用户粘性高的产品其用户忠诚度也高,流失也就越难。而创造用户粘性的方法除了精雕的产品之外,使用场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既要做社交,也要做通讯软件还要搞视频、做VR;微信既要做社交也要做商城、做支付等等。使用场景越是丰富的产品人们也就越离不开它,反之产品再好而场景有限在面对新品竞争时会面临更大压力。
  • Twitter想把自己卖了,可是谷歌、迪士尼都嫌贵

    热点聚焦 2016-09-28
    导语:在过完10周岁生日半年后,推特终于要把自己卖了,但至于最终会卖给谁,形势尚不明朗。在过完10周岁生日半年后,推特终于要把自己卖了,但至于最终会卖给谁,形势尚不明朗。继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Salesforce明确接洽推特后,迪士尼和微软也加入了竞购者的行列。据彭博社9月26日消息,Salesforce正与美国银行合作,拟出竞购方案。彭博还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迪士尼也正与财务顾问一同为收购推特进行估价。推特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投行进行沟通,挑选将来的母公司。推特非常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竞购的几家公司业务特征各不相同,将来出售后,推特会根据母公司的需要被打造成不同的形态。例如,若企业云计算公司Salesforce收购推特,推特就可能把重心转移到客户服务交流和为商业信息而挖掘其推文数据库上面。如果Alphabet最终买下推特,则很可能对推特的社交、新闻性感兴趣。相比之下,迪士尼则更可能把推特看做它播放体育、娱乐节目的延伸。尽管有消息称,推特寻找买家的程序已经正式启动,但由于其不确定的收益前景和高企的溢价,前途仍然未卜。近日,推特因多方竞购的传闻,市值被连日推高至逾160亿美元。今日推特风光不再尽管推特将出售的消息传出后致使其股价大涨,其每股价格还是没有高于公司2013年IPO的价格——每股26美元。在过去两年里,推特想方设法吸引新用户,并努力成为和Facebook一样的旗舰型社交媒体。刚开始,其用户数量增长势头迅猛,但随着一些用户抱怨其服务难用,推特的用户数量增长后劲明显不足。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Facebook携旗下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在用户增长率和利润率上持续狙击推特。同时,发行第五个年头的阅后即焚图片社交应用Snapchat也不断调整战略,迎合目标受众,加入各种有趣的贴纸、滤镜,一跃成为社交媒体界的新贵。在广告商眼里,用户数量增长停滞是致命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推特的用户数徘徊在3.13亿左右,广告客户还是保持坚挺。但近期,广告商看到该数字始终不见上升,信心丧失也是无可厚非。现在导致的局面就是,追求大流量的广告商会奔向Facebook,而寻求年轻用户的则会选择投放Snapchat。推特就此处于尴尬的境地。除了外部的竞争压力,推特这几年内部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变动也非常频繁,公司策略也受到影响。约一年前刚刚成为公司永久首席执行官的推特创始人多西曾公开表示,要通过让推特的社交服务更好用、更具时效性,帮助推特扭转困境。为了兑现这一承诺,推特高价购买版权引进直播——其中包括了美国最受关注的体育赛事之一大联盟橄榄球赛,以及多轮总统竞选辩论。本月,推特还发布一款适用于Apple TV、亚马逊Fire TV和微软Xbox One的直播App,让其直播流有更广的受众,从而卖出更多广告。无论多西的这些努力在长期是否会见效,但至少在近期,它没有让华尔街分析师们信服。《纽约时报》援引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Mark Mahaney的话说,推特今年的营收增长可能会跌至10%以下,如果不尽快卖出,股价会进一步下跌。鉴于最近发布的该公司差强人意的广告营收预测,他还建议股东抛售他们手里的推特股票。新浪微博的“第二春”如果说推特所开创的短博客模式已经过时,那国内的微博迎来第二春就足证这不是媒体模式的问题。今年8月,新浪微博公布的第二财季无论是用户增长还是商业化表现,均超出华尔街预期,在盈利等方面创造了微博历史新高,花旗甚至将其目标股价上调。花旗在发布投资报告中称,新浪微博第二财季业绩十分强劲,营收和每股摊薄收益均超出华尔街预期。其运营利润率提高到23.6%,而上一财季为13%,上年同期为9%,主要得益于运营杠杆作用。花旗将新浪微博2016财年营收预期调高30%,将每股摊薄收益预期调高20%;将2017财年营收预期调高3.5%,将每股摊薄收益预期调高5.8%,并继续维持微博股票“买入”评级,将目标股价从42美元调高至45美元。在新浪微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23.6%的基础上,花旗预计,其第三财季运营利润率将达到25.2%,2016财年将达到23.4%,而2017财年将达到28.7%。截止二季度末,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MAU)为2.82亿,同比增长33%;其中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表现抢眼。此外,微博日活跃用户(DAU)达1.26亿,同比增长36%。这与推特用户数量增长停滞的情形相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与中国社交领域缺乏竞争也有一定关系,微博和微信两大阵营一个偏公共社交媒体,另一个偏私密社交网络,定位分明,各司其职,互相之间的威胁度较小,从而给了微博用户数量增长的空间。在视频和直播红火的当下,相比推特,新浪微博的行动可谓大刀阔斧。新浪微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一季度,二季度新浪微博视频日均播放次数增长235%。二季度新浪微博直播开播场次超过1000万,比一季度提升116倍。相比之下,推特要做视频和直播,挡在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主攻视频领域的YouTube。虽然推特好几年前就推出了6秒短视频Vine,但较大规模的直播是近一年多接入直播平台Periscope才形成规模,购买版权直播更是近几个月的事。事实上,推特或许并非搭不准时代的脉搏,而是有太多的坚持。在新浪微博早就推出“长微博”之后,推特始终坚持140字符的字数限制,近期对此有所放松也只是不计入原先图片、转载链接所算字数,其他可输入字符仍然不变,也难怪一些用户责备它难用。它还始终坚持尽量简洁的界面设计,不放置过多明显的广告位,虽然这不利于招商,但推特还是坚持。推特在用户体验上与微博还有一点明显不同是,它不会给用户大量发送垃圾邮件,或推送“小秘书”类信息来刷存在感,这种“高冷”或许是推特留不住用户的原因之一,但在商业数据面前,推特还是这样坚持了,最终也有了和新浪微博不同的命运。
  • 进入C轮融资不到20家 互金行业需警惕估值泡沫

    热点聚焦 2016-09-27
    导语:高估值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潜力的认可。不过,其估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泡沫。相比2015年,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融资骤减,进入C轮融资的平台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获得C轮融资的平台不到20家,其中网贷平台约13家。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有3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宣布获得C轮融资,分别是团贷网的3.75亿元、51信用卡的3.1亿美元、网信理财的7000万美元融资。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获得C轮风投的平台都有很大的客户量和部分稳定的客户资源,多为经营小额易复制业务,且合规。”行业第三方机构分析人士张叶霞分析指出,当然,获得C轮风投并不代表就是行业内的领头羊,部分领头羊平台也并未达成C轮融资。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获得A轮还是B轮、C轮融资之后,包括网贷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估值也在不断上升。来自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数据显示,位列其中的44家互金“独角兽”企业估值1287.4亿美元。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高估值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潜力的认可。不过,其估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泡沫。资本热情趋向理性去年以来,资本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热情趋向理性,尤其对C轮投资格外谨慎。 “预计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获得C轮及以后更多的融资,因为互联网金融正在得到政策层面越来越多的认可,特别是网贷机构,最新公布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其合法身份,扫清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可预期的前景非常广阔,自然引起资本市场的竞相布局。”理财范CEO申磊分析指出。团贷网创始人兼CEO唐军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其个人认为,目前绝大部分融资的平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资,只是为了给平台背书。此外,融不融资其实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其实,关于融资,投融资圈里一直流传着一个“C轮死”的说法,认为90%的公司在B轮融资后活不到C轮。由此可见,走到C轮甚至D轮并非易事。 “能够拿到(C轮甚至D轮融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具备一些特征,比如合法合规,这是基础;再如,持续金融创新,只有金融创新才能做到引领潮流发展,掌握市场主动权;另外,随着牌照的价值飙升,资本市场也会看重有牌照的平台。”申磊表示。张叶霞也分析指出,那些专注细分领域、迎合热点(如消费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场景等)、潜在市场规模大、优化投资体验以盘活现有用户、合规等类型的平台会获得进一步融资。银客理财创始人林恩民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未来只有在合规上做得比较突出,特别是类似基金代销、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相关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更能够获得C轮甚至D轮融资。平台估值不断提升与获得资本青睐相对应的,自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估值的不断提升。来自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排行榜TOP300》数据显示,位列其中的44家互金“独角兽”企业估值1287.4亿美元,平均估值高达29.26亿美元。分别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拉卡拉、拍拍贷、微贷网、分期乐、人人贷等;其中,蚂蚁金服以600亿美元估值排名第一,陆金所以185亿美元排名第二。艾瑞方面分析指出,虽然P2P理财、网贷平台一直争议不断,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依然良好,未来互联网金融将向垂直化、移动化、大数据化等方向发展。申磊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高估值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潜力的认可,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持续看好,也为准备融资的其他企业创造了有利环境。”唐军则坦言,互联网金融平台高估值的根本在于、也应该在于平台的科技含量,是否用科技手段解决了银行不能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数量的增加,这个行业估值的“泡沫”亦正在逐渐增大。 “估值存在一定的泡沫,每个风口行业都会有一定的泡沫,互联网行业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平台几乎连续产生年损,故很难通过传统的营收盈利方法来估值,估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泡沫,但是随着行业逐渐正规,投资人趋于理性,泡沫将可能被挤破,届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将突显。”张叶霞分析指出。申磊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高的企业估值会限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会让投资者和有意收购它们的大公司望而却步,建议企业对自身估值进行合理定价。林恩民亦坦言,互联网金融真正的价值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同时向传统小微企业和有需求的个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一定不要被估值吹起来”,实际价值比估值更重要。